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输配电技术论文--无导线输电论文

电动汽车无线充电S/SP补偿拓扑能效特性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主要符号表第9-10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状况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发展状况第12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6页
2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原理及电路建模分析第16-25页
    2.1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原理第16页
    2.2 谐振补偿拓扑输出特性分析第16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四种基本补偿拓扑输出特性分析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S/SP补偿拓扑输出特性分析第20-24页
    2.3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模型第2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3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控制策略分析第25-35页
    3.1 控制策略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锂电池等效模型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频率跟踪控制策略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Buck变换器闭环控制策略第28-29页
    3.2 仿真分析第29-34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4 S/SP补偿拓扑能效特性分析第35-46页
    4.1 电路参数变化对S/SP能效特性敏感度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漏感、激磁电感变化对S/SP补偿拓扑能效特性敏感度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原副边补偿电容变化对S/SP补偿拓扑能效特性敏感度第39-42页
    4.2 补偿电容参数优化第42-45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5 硬件电路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第46-57页
    5.1 硬件电路设计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主电路原理图设计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硬件电路设计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松耦合变压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补偿电容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5.2 实验结果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输出电压电流特性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S/SP补偿拓扑输出特性敏感度第53-56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6 结论和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、从事的科研项目及奖励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风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
下一篇:超临界CO2微细通道传热及流动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