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向国产处理器的OpenMP程序编译优化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1 高性能计算机发展概况 | 第10-11页 |
1.1.2 并行化 | 第11-12页 |
1.2 国产处理器介绍 | 第12-13页 |
1.3 OpenMP简介 | 第13-15页 |
1.4 课题来源 | 第15-16页 |
1.5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DOALL循环调度策略研究 | 第17-29页 |
2.1 DOALL循环的循环调度算法 | 第17-20页 |
2.1.1 自调度 | 第18页 |
2.1.2 固定大小分块调度 | 第18-19页 |
2.1.3 引导自调度 | 第19页 |
2.1.4 因式分解 | 第19-20页 |
2.1.5 梯形自调度 | 第20页 |
2.2 DOALL循环调度算法的比较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3 在多处理器上的DOALL循环调度 | 第22-25页 |
2.3.1 亲和性调度 | 第23页 |
2.3.2 分区亲和性调度 | 第23-25页 |
2.3.3 基于位置的动态调度 | 第25页 |
2.4 亲和性调度策略的比较 | 第25-2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DOACROSS循环调度策略研究 | 第29-44页 |
3.1 规则DOACROSS模型 | 第29-33页 |
3.1.1 预同步调度 | 第31-32页 |
3.1.2 交错分配方案 | 第32-33页 |
3.1.3 循环交错分布 | 第33页 |
3.2 规则DOACROSS调度方案的比较 | 第33-34页 |
3.3 不规则DOACROSS模型 | 第34-41页 |
3.3.1 预同步调度 | 第35-37页 |
3.3.2 运行时并行化方案 | 第37-41页 |
3.4 不规则DOACROSS调度方案的比较 | 第41-4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循环自动并行化技术研究 | 第44-55页 |
4.1 研究动机 | 第44页 |
4.2 体系结构的并行性 | 第44-48页 |
4.2.1 向量并行 | 第45-46页 |
4.2.2 核级并行 | 第46页 |
4.2.3 节点级并行 | 第46-47页 |
4.2.4 异构并行 | 第47-48页 |
4.3 自动并行化流程 | 第48-49页 |
4.4 循环并行方式 | 第49-53页 |
4.4.1 SIMD向量并行 | 第50-51页 |
4.4.2 DOALL并行 | 第51-52页 |
4.4.3 DOACROSS流水并行 | 第52页 |
4.4.4 TASK流水并行 | 第52-5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实验分析及测试 | 第55-58页 |
5.1 自动向量化能力 | 第55-56页 |
5.2 自动并行化能力 | 第56-5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8-60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58页 |
6.2 展望与计划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