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中国法制史论文

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探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文献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思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第一章 抗战时期根据地民事审判机构及法律渊源第14-18页
    一、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机构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司法机关特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司法机关的组织第15-16页
    二、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法律渊源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的成文法渊源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与民事审判的相关的民事习惯第18页
第二章 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原则第18-23页
    一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第18-19页
    二、便民利民的诉讼指导原则第19页
    三、调解前置原则及相关规定第19-20页
    四、人民陪审原则及相关规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人民陪审员的职权第21-22页
    五、坚持司法群众性原则第22-23页
第三章 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及相关程序第23-29页
    一、民事审判方式第23-24页
    二、民事起诉程序第24-25页
    三、民事辩护制度第25页
    四、审判程序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审理前准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法庭审理第26-27页
    五、上诉程序第27-28页
    六、执行程序第28-29页
    七、民事审判监督纠正错案程序第29页
第四章 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评述第29-35页
    一、民事审判制度的先进性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的弊端的摒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坚持贯彻司法为民的群众路线第30-31页
    二、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民事审判的缺陷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缺乏系统性的法律法规配置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审判独立精神没有实际贯彻执行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过分调解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过分强调阶级性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诉讼程序不够严谨、操作频遇困难第34-35页
第五章 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对当今审判改革的启示第35-38页
    一、珍视革命根据地民事审判的“群众路线”的崇高价值第35-36页
    二、必须坚持审判机关的独立审判地位第36-38页
结语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0页
致谢第40页

论文共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满铁企业文化的研究--基于对劳务管理的分析
下一篇:清代州县对讼师的治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