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导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《宪纲》的立法过程 | 第9-12页 |
第一节 洪武、永乐时期"尤重风宪,明立法度"——奠定了《宪纲》的基础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宣宗、英宗时期"考洪武旧文而申明之"——修订成书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《宪纲》的名称和篇幅考订 | 第12-18页 |
第一节 《宪纲》的名称考订 | 第12-16页 |
一 《风宪总例》 | 第13-14页 |
二 《宪纲总例》 | 第14-15页 |
三 《宪纲条例》、《宪纲事类》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《宪纲》的篇幅考订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《宪纲》的立法原则和主要内容 | 第18-31页 |
第一节 《宪纲》的立法原则 | 第18-20页 |
一 "肃百僚而贞百度"——立法目的 | 第18页 |
二 "祖宗所定风宪事体著在简册者,悉载其中,永示遵守"——立法原则 | 第18-19页 |
三 "遂敕礼部同翰林儒臣,考洪武旧文而申明之"——立法主体 | 第19页 |
四、“都察院其下各道御史及在外按察司官,钦遵奉行”—执 法主体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《宪纲》主要内容 | 第20-31页 |
一 "御史察吏,全以弹劾为主"——纠劾 | 第21-23页 |
二 "御史专行出巡之事"——出巡 | 第23-25页 |
三 "追问轻重刑名,依律究治"——问刑 | 第25-29页 |
四 "卷宗从监察御史照刷"——文书监察 | 第29-30页 |
五、“在我无暇,方可律人”—监察权的保障与约束 | 第30-31页 |
六、“务得公明廉重老成历练之人”—监察官吏选用 | 第31页 |
第四章 《宪纲》的意义和启示 | 第31-42页 |
第一节 《宪纲》的意义 | 第32-36页 |
一 "任纲纪之重,为耳目之司"——我国古代历史上集大成的监察法 | 第32-33页 |
二 "激浊扬清,台察之司"——大明三百年江山的重要保障 | 第33-35页 |
三、"与天子分忧,为万民除害"——深入民间的监察御史清官形象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《宪纲》的启示 | 第36-42页 |
一 "沐二百年养士之恩,不负君父,且不负此生耳"——直言极谏的御史精神 | 第36-38页 |
二 "顺之无不合,逆之无不怒,酷待言官,力加摧抑"——戴着镣铐的无奈监督 | 第38-40页 |
三 "天王自圣明,制度高千古"——当代监察制度应吸取的政治文化精华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后记 | 第44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