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3-29页 |
1 临床资料 | 第13-14页 |
1.1 病例来源 | 第13页 |
1.2 诊断标准 | 第13-14页 |
1.3 病例选择 | 第14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14-21页 |
2.1 病例分组 | 第14-16页 |
2.2 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| 第16-17页 |
2.3 干预方法 | 第17-21页 |
3 观察指标 | 第21页 |
3.1 矢状面静态姿势评估 | 第21页 |
3.2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(NDI) | 第21页 |
3.3 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(SFMA) | 第21页 |
4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 | 第21-22页 |
5 流程图 | 第22-23页 |
6 结果 | 第23-29页 |
6.1 纳入病例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(表 4,图 5) | 第23页 |
6.2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矢状面静态姿势评估比较 | 第23-26页 |
6.3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(NDI)比较(表 8,图 9) | 第26-27页 |
6.4 三组病例治疗前后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(SFMA)总分比较(表 9,图 10) | 第27-29页 |
讨论 | 第29-44页 |
1 祖国医学对上交叉综合征的认识 | 第29-32页 |
1.1 祖国医学对“筋”的认识 | 第29-31页 |
1.2 筋病与上交叉综合征 | 第31-32页 |
1.3 上交叉综合征的特殊性 | 第32页 |
2 现代医学对上交叉综合征的认识 | 第32-39页 |
2.1 上交叉综合征的定义 | 第32-33页 |
2.2 上交叉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| 第33页 |
2.3 病因分析 | 第33-35页 |
2.4 发病机制研究 | 第35-36页 |
2.5 症状研究 | 第36-39页 |
3 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| 第39-40页 |
3.1 肌肉能量技术 | 第39-40页 |
3.2 运动机能贴布 | 第40页 |
4 太极推拿治疗上交叉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| 第40-41页 |
5 评价指标的选择 | 第41-42页 |
5.1 矢状面静态姿势评估 | 第41-42页 |
5.2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| 第42页 |
5.3 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 | 第42页 |
6 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7页 |
附录一 矢状面静态姿势评估表 | 第50-51页 |
附录二 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表 | 第51-52页 |
附录三 METs操作原则、术前准备及主要METs | 第52-54页 |
附录四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(NDI)调查问卷 | 第54-5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57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