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果树园艺论文--杂果类论文--柿论文

陕西省主要柿园土壤养分现状与科学施肥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2页
    1.2 我国柿产业发展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各省产量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陕西省柿产业发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柿品种发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柿生产存在的问题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土壤与肥料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土壤养分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果园施肥与配方施肥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-18页
第二章 陕西省主要柿园土壤养分调查与适宜值研究第18-28页
    2.1 试验设计第18页
    2.2 土样采集与指标测定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土样采集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指标测定第18页
    2.3 标准值制定第18-19页
    2.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9页
    2.5 结果与分析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柿果园土壤养分基本状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柿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分布规律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柿园土壤养分标准值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柿园土壤标准值制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土壤肥力评价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不同地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7 不同深度养分含量比较第24-25页
    2.6 讨论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不同产区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土壤养分含量标准值制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4 陕西省柿果园管理重点第26-28页
第三章 陕西省主要柿园施肥现状与评价第28-33页
    3.1 试验设计第28页
    3.2 调查方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文献查询法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问卷调查法第28页
    3.3 肥料养分计算第28页
    3.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8页
    3.5 结果与分析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研究区概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柿产区调研基本情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养分投入现状第30-31页
    3.6 讨论第31-33页
第四章 柿园施肥试验研究第33-49页
    4.1 试验地概况第33页
    4.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验材料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试验设计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试验方法第33-35页
    4.3 指标测定与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叶片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枝条样品指标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果实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第36页
    4.4 数据处理第36-37页
    4.5 结果与分析第37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情况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配方施肥对枝类组成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配方施肥对叶片生长状况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配方施肥对不同品种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5 配方施肥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6 配方施肥对果实生长状况的影响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7 配方施肥对果实硬度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8 配方施肥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9 配方施肥对果实维C含量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0 配方施肥对富平尖柿货架期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4.6 讨论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配方施肥对枝叶生长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配方施肥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配方施肥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配方施肥对果实外观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配方施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6 配方施肥对富平尖柿贮藏的研究第48-49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作者简介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干旱山地苹果园集雨—壤中防渗对土壤水分及其产量的影响
下一篇: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结构与径流输沙的关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