镀膜有机玻璃可剥保护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4页 |
1.1 前言 | 第9页 |
1.2 可剥涂料 | 第9-14页 |
1.2.1 可剥涂料的分类 | 第9页 |
1.2.2 可剥涂料的发展现状 | 第9-14页 |
1.2.3 可剥涂料的发展趋势 | 第14页 |
1.3 聚氨酯水性可剥涂料 | 第14-16页 |
1.3.1 水性聚氨酯 | 第14-15页 |
1.3.2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| 第15-16页 |
1.4 固化剂对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| 第16-19页 |
1.4.1 聚碳化二亚胺固化剂 | 第16-18页 |
1.4.2 氮丙啶固化剂 | 第18-19页 |
1.5 镀ITO膜有机玻璃 | 第19-21页 |
1.5.1 ITO膜简介 | 第19-20页 |
1.5.2 ITO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1.6 主要研究意义、方案及内容 | 第21-24页 |
1.6.1 研究意义 | 第21页 |
1.6.2 研究方案 | 第21-23页 |
1.6.3 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| 第24-40页 |
2.1 前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 | 第24-31页 |
2.2.1 实验药品 | 第24-25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25页 |
2.2.3 水性聚氨酯合成的反应机理 | 第25-26页 |
2.2.4 水性聚氨酯合成工艺 | 第26-27页 |
2.2.5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实验装置 | 第27-28页 |
2.2.6 涂膜的制备 | 第28-29页 |
2.2.7 性能测试 | 第29-31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8页 |
2.3.1 实验条件的确定 | 第31-35页 |
2.3.2 DMPA含量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 | 第35页 |
2.3.3 BDO含量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2.3.4 TEA含量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 | 第36页 |
2.3.5 水含量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 | 第36页 |
2.3.6 合成产物的性能 | 第36-3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3章 固化剂对水性聚氨酯涂料的交联改性 | 第40-59页 |
3.1 前言 | 第40-41页 |
3.2 实验 | 第41页 |
3.2.1 实验药品 | 第41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41页 |
3.3 涂层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| 第41-45页 |
3.3.1 涂层的制备 | 第41-43页 |
3.3.2 性能测试 | 第43-44页 |
3.3.3 施工工艺 | 第44页 |
3.3.4 试验数据处理 | 第44-45页 |
3.4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5-58页 |
3.4.1 涂料的存储稳定性 | 第45-46页 |
3.4.2 涂料施工工艺 | 第46页 |
3.4.3 各因素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4.4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7-54页 |
3.4.5 涂层的性能测试(较优配方) | 第54-5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可剥涂料对镀膜玻璃的影响 | 第59-69页 |
4.1 前言 | 第59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9-61页 |
4.2.1 实验仪器 | 第59-60页 |
4.2.2 样品的制备 | 第60页 |
4.2.3 性能测试 | 第60-61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1-68页 |
4.3.1 接触角分析 | 第61-62页 |
4.3.2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3.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63-64页 |
4.3.4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| 第64-65页 |
4.3.5 光学性能分析 | 第65-66页 |
4.3.6 表面元素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5.1 结论 | 第69-70页 |
5.2 展望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 | 第75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