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球物理学论文--陆地水文学、水文地理学(水象学)论文--冰川论文

基于AMSR-E的冬季罗斯冰架冰间湖薄冰冰厚模型构建及分析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热红外遥感反演冰厚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冰厚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其他方法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论文章节安排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二章 研究原理与方法第19-29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域概况第19页
    2.2 研究数据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被动微波遥感亮度温度数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密集度数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MODIS表面温度数据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气象数据第23页
    2.3 薄冰冰厚反演原理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热力学薄冰冰厚反演原理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被动微波遥感薄冰冰厚反演原理第26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热红外数据冰厚反演与分析第29-52页
    3.1 数据筛选与处理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MODIS表面温度数据筛选与预处理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象数据选取与预处理第31-32页
    3.2 热红外薄冰冰厚反演第3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长波辐射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湍流热通量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薄冰冰厚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结果与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3.3 重采样与一致性分析第43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MODIS冰厚重采样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一致性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数据处理与结果第44-5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四章 AMSR-E薄冰冰厚模型构建与分析第52-69页
    4.1 数据筛选第52-53页
    4.2 去水汽处理第53-58页
    4.3 AMSR-E薄冰冰厚模型拟合第58-60页
    4.4 模型反演结果与验证分析第60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薄冰冰厚模型反演结果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薄冰冰厚反演误差分析第63-67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7-69页
第五章 冰间湖的边界判定与时空变化第69-81页
    5.1 冰间湖边界冰厚定义第69-72页
    5.2 冰厚阈值法获取的冰间湖时空变化第72-78页
    5.3 风速与冰间湖范围关系第78-7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9-81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1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7页
致谢第87-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线性—非线性模型反演的迭代最小二乘法
下一篇:基于CART决策树方法的各拉丹冬地区冰川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