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山先生和他的殷商地理氏族研究
摘要 | 第10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页 |
绪论 | 第12-18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2-13页 |
二、学术史回顾 | 第13-16页 |
三、本文思路与创新点 | 第16页 |
四、相关问题说明 | 第16-18页 |
第一章 丁山先生和他的商史研究 | 第18-34页 |
第一节 生平事迹与学术活动 | 第18-28页 |
一、生平事迹 | 第18-26页 |
二、学术活动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商史研究 | 第28-34页 |
一、问题导向 | 第28-30页 |
二、古史态度 | 第30-34页 |
第二章 商代历史地理研究 | 第34-58页 |
第一节 商人起源 | 第34-38页 |
第二节 都邑迁徙 | 第38-55页 |
一、神话时代 | 第38-47页 |
二、传说时代 | 第47-54页 |
三、历史时期 | 第54-55页 |
第三节 小结 | 第55-58页 |
第三章 殷商氏族制度研究 | 第58-79页 |
第一节 从郭沫若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说起 | 第58-60页 |
第二节 《氏与族(土)》 | 第60-62页 |
一、族的内涵 | 第60-61页 |
二、氏的内涵 | 第61-62页 |
第三节 《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》 | 第62-76页 |
一、氏族制度的前提 | 第63-69页 |
二、氏族制度的内容 | 第69-76页 |
第四节 建国后的补充与深化 | 第76-79页 |
一、主要内容 | 第76-78页 |
二、建国前后的变化 | 第78-79页 |
第四章 地理氏族研究的启发 | 第79-107页 |
第一节 先商文化东西说 | 第79-86页 |
一、邹衡与先商文化漳河型 | 第80-82页 |
二、张光直与商丘 | 第82-83页 |
三、东西说的症结 | 第83-86页 |
第二节 补充聚落考古阐释机制 | 第86-107页 |
一、藁城台西遗址 | 第86-100页 |
二、荥阳关帝庙遗址 | 第100-102页 |
三、安阳殷墟 | 第102-107页 |
结语 | 第107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7页 |
附件 | 第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