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--医学微生物学(病原细菌学、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

低聚糖对乳杆菌生物活性的作用

摘要第10-12页
ABSTRACT第12-14页
缩略语说明第15-17页
第一章 前言第17-27页
    1 肠道菌群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肠道菌群的组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肠道菌群的功能第17页
    2 肠道菌群调节制剂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益生菌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益生素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合生素第22页
    3 低聚糖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低聚糖的种类与结构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低聚糖的测定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-26页
    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-27页
第二章 低聚糖对乳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第27-34页
    1 材料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菌株第27页
    2 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菌种分离与鉴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细菌培养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生长曲线测定第28页
    3 结果与讨论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 菌种鉴定结果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生长曲线第29-34页
第三章 低聚糖对乳杆菌的活性保存作用第34-46页
    1 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菌株第34页
    2 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细菌培养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处理过程中低聚糖对乳酸菌保藏的影响试验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冻干菌的保藏实验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冻干及保藏过程中低聚糖成分的LC-MS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统计分析第36页
    3 结果与讨论第36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硅胶干燥过程中低聚糖对乳酸菌保藏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低温冷冻过程中低聚糖对乳酸菌活性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 冷冻真空干燥过程中低聚糖对乳酸菌保藏的影响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 冻干及保存过程中低聚糖成分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4 结论第45-46页
第四章 低聚糖对细菌黏附黏液层的影响第46-53页
    1 材料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仪器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菌株第46页
    2 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细菌培养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固定化黏液层模型制备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3 黏附实验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统计学分析第47页
    3 结果与讨论第47-53页
总结与展望第53-54页
附录 (溶液及培养基配制)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64-65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两种破膜方式结合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及母儿的影响
下一篇:心理扭力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关系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