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一、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成书及版本 | 第11-18页 |
第一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成书 | 第11-18页 |
一、学术思潮 | 第11-12页 |
二、地域文化 | 第12-15页 |
三、个人原因 | 第15-18页 |
第二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版本 | 第18页 |
一、康熙《知本堂读杜诗》本 | 第18页 |
二、道光《树人堂读杜诗》本 | 第18页 |
第二章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注杜体例、内容及特点 | 第18-37页 |
第一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注杜体例 | 第18-22页 |
一、编排体例 | 第18-21页 |
二、注释体例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注杜内容 | 第22-28页 |
一、名物考证 | 第22-24页 |
二、背景介绍 | 第24-25页 |
三、诠释诗旨 | 第25-26页 |
四、校对勘正 | 第26-28页 |
第三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注杜特点 | 第28-37页 |
一、体例独特 | 第28-31页 |
二、对读之法 | 第31-32页 |
三、重视解题 | 第32-34页 |
四、阐发诗意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与其他注本的比较分析 | 第37-45页 |
第一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对《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》的借鉴 | 第37-39页 |
一、杜诗编年 | 第37-38页 |
二、注本征引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《钱注杜诗》对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一、内容征引 | 第39-40页 |
二、以史证诗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与《杜诗详注》的比较 | 第41-45页 |
一、《杜诗详注》重在详尽 | 第41-43页 |
二、《知本堂读杜诗》评点为主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价值、影响及不足 | 第45-52页 |
第一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价值 | 第45-47页 |
一、文献学价值 | 第45-46页 |
二、杜诗学价值 | 第46-47页 |
第二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一、齐翀《杜诗本义》对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征引 | 第47-48页 |
二、今人对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借鉴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《知本堂读杜诗》的不足 | 第49-52页 |
一、编年之误 | 第49-50页 |
二、解读之误 | 第50-51页 |
三、其他不足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附录 | 第55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