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儿科学论文--小儿内科学论文--小儿呼吸系及胸部疾病论文

热哮合剂治疗痰热阻肺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

中文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前言第10-12页
理论研究第12-17页
    1. 中医对儿童哮喘的的认识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对病名的认识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对治疗原则的认识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分期论治儿童哮喘第13-14页
    2. 西医对儿童哮喘的认识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发病机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病理生理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治疗及用药第15-17页
临床研究第17-27页
    1. 诊断标准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中医诊断标准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西医诊断标准第17-19页
    2. 病例选择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纳入标准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排除标准第19-20页
    3.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病例来源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治疗方案第20-21页
    4. 观察项目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 中医证候评分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2 疗效指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3 疗效评定标准第22页
    5. 统计学分析第22页
    6. 结果及统计学处理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6.1 两组患儿性别、年龄分布及病情严重度的比较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6.2 两组患儿发作病程的比较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6.3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、主症积分、次症积分的比较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6.4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FEV1%、PEF%的比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6.5 治疗前两组单项症状积分的比较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6.6 治疗3天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、主症积分、次症积分的比较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6.7 治疗3天后两组单项症状、体征积分的比较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6.8 治疗3天后两组肺功能FEV1%、PEF%的比较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6.9 治疗7天后两组中医证侯总积分、主症积分、次症积分比较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6.10 治疗7天后两组肺功能FEV1%、PEF%的比较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6.11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第26-27页
讨论第27-31页
结论第31-32页
参考文献第32-34页
附录第34-36页
文献综述第36-4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0-41页
致谢第41-42页
作者简历第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风热方配合肺炎贴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风热闭肺证的临床观察
下一篇: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分期论治对血清TSLP、IL-4、IL-5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