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1 临床资料 | 第11页 |
1.1 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 | 第11页 |
1.2 脾胃虚弱型诊断标准 | 第11页 |
1.3 纳入标准 | 第11页 |
1.4 排除标准 | 第11页 |
1.5 证素辨证标准 | 第11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11页 |
2.2 研究步骤 | 第11-13页 |
结果 | 第13-23页 |
1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| 第13-14页 |
1.1 脾胃虚弱型CAG不同性别样本分布情况 | 第13页 |
1.2 脾胃虚弱型CAG不同年龄样本分布情况 | 第13页 |
1.3 脾胃虚弱型CAG不同病理类型样本分布情况 | 第13-14页 |
2 脾胃虚弱型CAG证素分布情况 | 第14-23页 |
2.1 脾胃虚弱型CAG总体样本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| 第14-15页 |
2.2 脾胃虚弱型CAG总体样本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| 第15-16页 |
2.3 脾胃虚弱型CAG不同病理类型证素分布情况 | 第16-19页 |
2.4 脾胃虚弱型CAG病位、病性证素等级在不同病理类型比较 | 第19-20页 |
2.5 脾胃虚弱型CAG病位“肝”“肾”证素在不同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 | 第20-21页 |
2.6 脾胃虚弱型CAG病性“痰”“阳虚”证素在不同病理类型相关性研究 | 第21-23页 |
讨论 | 第23-33页 |
1 理论认识 | 第23-25页 |
1.1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理论认识 | 第23页 |
1.2 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理论认识 | 第23-24页 |
1.3 证素辨证相关理论 | 第24页 |
1.4 脏腑辨证相关理论 | 第24-25页 |
2 脾胃虚弱型CAG研究近况 | 第25-26页 |
2.1 脾胃虚弱型CAG流行病学分布 | 第25页 |
2.2 脾胃虚弱型CAG与现代研究 | 第25-26页 |
2.3 脾胃虚弱型CAG治疗方面 | 第26页 |
3 脾胃虚弱型CAG证素分布特点分析 | 第26-31页 |
3.1 脾胃虚弱型CAG 一般资料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 脾胃虚弱型CAG病位证素分布特点分析 | 第27页 |
3.3 脾胃虚弱型CAG病位“肝”证素浅析 | 第27-28页 |
3.4 脾胃虚弱型CAG病位“肾”证素浅析 | 第28-29页 |
3.5 脾胃虚弱型CAG病性证素分布特点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6 脾胃虚弱型CAG证病性“阳虚”“痰”证素浅析 | 第30-31页 |
4 脏腑辨证与证素辨证两种辨证方法对比浅析 | 第31-32页 |
5 不足之处 | 第32-33页 |
结论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7页 |
附录 | 第37-42页 |
附录A: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和病理诊断标准 | 第37-38页 |
附录B: 脾胃虚弱型诊断标准 | 第38-39页 |
附录C: 证素辨证标准 | 第39-40页 |
附录D: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证素辨别四诊信息采集表 | 第40-42页 |
文献综述 | 第42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作者简历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