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5页 |
·政治、政策背景 | 第12页 |
·社会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经济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文化背景 | 第14页 |
·规划背景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 | 第15-17页 |
·居住有机更新理论 | 第15页 |
·城乡一体化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乡镇形态结构演变的动力学原理 | 第16-17页 |
·概念界定、解析 | 第17-18页 |
·老龄化 | 第17页 |
·空巢村 | 第17-18页 |
·空巢家庭 | 第18页 |
·养老 | 第18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和框架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20页 |
·小结 | 第20-21页 |
2 农村老年人基本特征及需求 | 第21-31页 |
·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研究 | 第21-25页 |
·生理特征 | 第21-23页 |
·老年人依照生理情况分类 | 第23页 |
·自然环境与老人生理的关系 | 第23-25页 |
·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研究 | 第25-26页 |
·心理特征 | 第25页 |
·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| 第25-26页 |
·空巢村老人的需求研究 | 第26-29页 |
·经济状况 | 第27页 |
·教育程度 | 第27页 |
·宗教信仰 | 第27页 |
·体育锻炼 | 第27-29页 |
·健康状况 | 第29页 |
·居住方式 | 第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1页 |
3 西安农村养老发展历史和现状 | 第31-41页 |
·农村养老模式发展历程 | 第31-33页 |
·建国前(1949年之前) | 第31-32页 |
·建国后(1949—1978年) | 第32页 |
·改革开放后(1978年—至今) | 第32-33页 |
·城市化对空巢村养老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·城市化加速农村社会老龄化 | 第33-34页 |
·城市化加剧城乡差别 | 第34-35页 |
·西安农村养老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35-39页 |
·二元体系,城乡差距扩大 | 第35-36页 |
·公共设施薄弱,严重不足 | 第36页 |
·保障体系不健全,立法落后 | 第36-37页 |
·计划生育实行,赡养比重加大 | 第37-38页 |
·人地矛盾增长,土地收益减少 | 第38-39页 |
·新思想冲击,传统道德观念弱化 | 第39页 |
·西安农村养老模式现状 | 第39-40页 |
·家庭养老作用的弱化 | 第39-40页 |
·土地养老作用的有限 | 第40页 |
·独立养老困难重重 | 第40页 |
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4 西安地区村庄形态与适老化问题研究 | 第41-55页 |
·西安地区传统村庄研究 | 第41-46页 |
·传统村庄形态构成要素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传统建筑与院落形态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传统村庄的老人院落 | 第45-46页 |
·西安地区村庄形态的演变 | 第46-49页 |
·村庄形态分类 | 第46-47页 |
·村庄演变的历史 | 第47-48页 |
·村庄整体形态的演变 | 第48-49页 |
·村庄演变与适老化问题 | 第49-53页 |
·公共服务设施 | 第49-50页 |
·家庭与邻里关系 | 第50-51页 |
·道路交通 | 第51页 |
·公共活动空间 | 第51-52页 |
·空心化、空废化 | 第52-53页 |
·新农村规划中的适老化情况 | 第53-54页 |
·新农村规划对村庄建设的促进作用 | 第53页 |
·新农村规划中的适老化不足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5 西安地区适老化空巢村的有机更新——田园养老社区 | 第55-81页 |
·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对适老化村庄进行有机更新 | 第55-56页 |
·保持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| 第55页 |
·有机更新的内涵 | 第55-56页 |
·有机更新的原则 | 第56-57页 |
·城乡整体有机发展原则 | 第56页 |
·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56-57页 |
·以人为本原则 | 第57页 |
·多样化与个性并重原则 | 第57页 |
·和谐共生原则 | 第57页 |
·动态发展原则 | 第57页 |
·聚落整体的有机性 | 第57-65页 |
·城乡养老服务设施一体化 | 第58-63页 |
·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| 第63-64页 |
·城乡产业一体化 | 第64-65页 |
·院落、公建与基础设施的更新 | 第65-74页 |
·院落形态的有机更新 | 第65-69页 |
·公建形态的有机更新 | 第69-72页 |
·基础设施的有机更新 | 第72-74页 |
·有机更新过程的政策支持 | 第74-77页 |
·土地保障与流转方面 | 第74-75页 |
·户籍管理方面 | 第75-76页 |
·社会保障方面 | 第76-77页 |
·养老设施建设方面 | 第77页 |
·规划方法的有机更新调整 | 第77-78页 |
·突出村民的公众参与 | 第77-78页 |
·突出动态规划方法 | 第78页 |
·突出示范效应 | 第78页 |
·小结 | 第78-81页 |
6 养老产业与空巢村有机更新展望 | 第81-85页 |
·养老产业的概念 | 第81页 |
·养老产业的发展潜力 | 第81-82页 |
·养老产业市场巨大,急待激活 | 第81-82页 |
·养老机构缺口巨大 | 第82页 |
·农村地区发展养老产业的优势 | 第82-83页 |
·土地资源宽裕,降低开发成本 | 第82-83页 |
·环境优美 | 第83页 |
·养老产业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 | 第83-84页 |
·增加农民收入,减少空巢家庭 | 第83页 |
·改变农村落后面貌,推动农村发展 | 第83-84页 |
·小结 | 第84-85页 |
7 结语 | 第85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9页 |
参考资料 | 第89-91页 |
图表目录 | 第91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