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6页 |
1. 克罗恩病的研究历史 | 第13-16页 |
1.1 克罗恩病的概述 | 第13页 |
1.2 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 | 第13页 |
1.3 克罗恩病的诊断 | 第13-14页 |
1.4 克罗恩病的病因 | 第14页 |
1.5 克罗恩病的治疗 | 第14-15页 |
1.6 有关克罗恩病的小结 | 第15-16页 |
2. 克罗恩肛瘘的研究历史 | 第16-18页 |
2.1 克罗恩肛瘘的概述 | 第16页 |
2.2 克罗恩肛瘘的临床特点 | 第16页 |
2.3 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及分类 | 第16-17页 |
2.4 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 | 第17-18页 |
2.5 有关克罗恩病肛痿的小结 | 第18页 |
3. 组方中各味中药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6页 |
3.1 丹参的研究历史 | 第18-20页 |
3.2 黄芪的研究历史 | 第20-22页 |
3.3 地榆的研究历史 | 第22-24页 |
3.4 千里光的研究历史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肛瘘愈创洗液制备工艺研究 | 第26-32页 |
1. 仪器与试药 | 第27页 |
1.1 仪器 | 第27页 |
1.2 试药 | 第27页 |
2. 方法与结果 | 第27-31页 |
2.1 正交试验设计 | 第27页 |
2.2 水提醇沉法提取 | 第27页 |
2.3 肛瘘愈创洗液中丹参素钠的含量测定 | 第27-29页 |
2.4 正交试验结果 | 第29-30页 |
2.5 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| 第30-31页 |
3. 讨论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肛瘘愈创洗液质量标准研究 | 第32-43页 |
1. 仪器与试药 | 第32页 |
1.1 仪器 | 第32页 |
1.2 试药 | 第32页 |
2. 肛瘘愈创洗液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| 第32-41页 |
2.1 薄层鉴别 | 第32-36页 |
2.2 检查 | 第36-37页 |
2.3 含量测定 | 第37-41页 |
3. 讨论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肛瘘愈创洗液稳定性研究 | 第43-48页 |
1. 仪器与试药 | 第43页 |
1.1 仪器 | 第43页 |
1.2 试药 | 第43页 |
2. 方法与结果 | 第43-47页 |
2.1 加速试验 | 第43-45页 |
2.2 长期试验 | 第45-47页 |
3. 讨论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肛瘘愈创洗液对细菌性感染创面修复的影响研究 | 第48-59页 |
1. 仪器与材料 | 第48页 |
1.1 药物与试剂 | 第48页 |
1.2 动物 | 第48页 |
1.3 仪器 | 第48页 |
2. 方法 | 第48-50页 |
2.1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实验 | 第48-49页 |
2.2 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实验 | 第49页 |
2.3 对细菌性感染小鼠创面修复影响的组织学实验方案 | 第49-50页 |
2.4 数据处理 | 第50页 |
3. 结果 | 第50-52页 |
3.1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| 第50页 |
3.2 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3 对细菌感染性小鼠创面修复影响的病理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 结论 | 第52-58页 |
5. 讨论 | 第58-59页 |
第六章 肛瘘愈创洗液的临床观察研究 | 第59-61页 |
1. 一般资料 | 第59页 |
2. 临床观察 | 第59-60页 |
2.1 治疗方法 | 第59页 |
2.2 疗效观察 | 第59-60页 |
2.3 统计学方法 | 第60页 |
3. 讨论 | 第60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