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1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4-16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概念诠释形式在塞尚艺术中的地位 | 第16-19页 |
1.2.1 绘画艺术中形式内涵的演变 | 第16-17页 |
1.2.2 诠释塞尚的艺术形式——以此确立塞尚艺术的本体 | 第17-19页 |
1.3 研究的重点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3.1 研究重点 | 第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 论文框架结构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一切从“艺术是艺术的隐藏”开始 | 第21-29页 |
2.1 柏拉图——“理想化”的艺术形式 | 第21页 |
2.2 中世纪宗教艺术 | 第21-23页 |
2.3 从文艺复兴到现实主义 | 第23-26页 |
2.4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| 第26-29页 |
第3章 塞尚艺术被发现的社会文化背景 | 第29-34页 |
3.1 转折——通过知觉来创作艺术 | 第29-30页 |
3.2 塞尚艺术所处的社会背景 | 第30-31页 |
3.3 塞尚所处的文化背景 | 第31-34页 |
第4章 塞尚的艺术本体——形式的分析 | 第34-43页 |
4.1 塞尚艺术的形式构建 | 第34-37页 |
4.1.1 造型 | 第34-35页 |
4.1.2 色彩 | 第35-36页 |
4.1.3 笔触 | 第36页 |
4.1.4 空间 | 第36-37页 |
4.2 塞尚绘画作品中的形式体现 | 第37-43页 |
4.2.1 静物画中的形式 | 第37-39页 |
4.2.2 人物画中的形式 | 第39-41页 |
4.2.3 《圣维克多山》风景画中的形式 | 第41-43页 |
第5章 塞尚之后——形式分析对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 | 第43-47页 |
5.1 野兽派 | 第43-44页 |
5.2 立体主义 | 第44-45页 |
5.3 抽象派 | 第45-47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47-50页 |
6.1 历史的回溯 | 第47-48页 |
6.2 总结 | 第48-49页 |
6.3 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