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一、引言 | 第8-15页 |
(一)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(三)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5页 |
二、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5-20页 |
(一)相关概念 | 第15-18页 |
1、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| 第15-17页 |
2、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(二)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1、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18页 |
2、住房过滤理论 | 第18页 |
3、梯度消费理论 | 第18-20页 |
三、酒泉市瓜州县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现状 | 第20-25页 |
(一)瓜州县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概况 | 第20页 |
(二)瓜州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情况 | 第20-22页 |
1、廉租房建设管理情况 | 第21页 |
2、公租房建设管理情况 | 第21页 |
3、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情况 | 第21页 |
4、限价商品房建设管理情况 | 第21页 |
5、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管理情况 | 第21-22页 |
(三)瓜州县2008年—2017年保障性住房“六位一体”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| 第22-25页 |
1、成立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 | 第22页 |
2、实施分类住房保障体系 | 第22页 |
3、实施多元化投融资制度 | 第22-23页 |
4、实施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| 第23页 |
5、实施房源分配流程监管 | 第23页 |
6、实施准入退出管理机制 | 第23-25页 |
四、瓜州县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成因 | 第25-33页 |
(一)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开展研究 | 第25-26页 |
1、访谈阶段 | 第25页 |
2、问卷调查阶段 | 第25-26页 |
(二)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1页 |
1、配套政策缺乏,管理制度待完善 | 第27页 |
2、资金筹措困难,投融资渠道有限 | 第27-29页 |
3、规划选址不当,制约可持续发展 | 第29页 |
4、建设质量不高,监督管理不到位 | 第29-30页 |
5、管理效果不佳,准入退出需优化 | 第30-31页 |
(三)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 | 第31-33页 |
1、法律法规滞后,配套政策无据可依 | 第31页 |
2、地方财力有限,缺乏金融政策引导 | 第31页 |
3、规划不够科学,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| 第31-32页 |
4、政府精力有限,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| 第32页 |
5、缺乏有效手段,准入退出有待提升 | 第32-33页 |
五、国内外保障性住房管理经验与启示 | 第33-40页 |
(一)国内保障性住房管理经验 | 第33-34页 |
1、厦门保障性住房管理经验 | 第33页 |
2、重庆保障性住房管理经验 | 第33-34页 |
3、云南保障性住房管理经验 | 第34页 |
(二)国外保障性住房管理经验 | 第34-38页 |
1、美国公共住房管理制度 | 第34-36页 |
2、新加坡组屋制度 | 第36-37页 |
3、德国住房储蓄制度 | 第37-38页 |
(三)国内外保障性住房管理经验的启示 | 第38-40页 |
1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前提 | 第38-39页 |
2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础 | 第39页 |
3、多渠道的投融资模式是关键 | 第39页 |
4、统一规范的管理手段是保障 | 第39-40页 |
六、完善瓜州县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对策建议 | 第40-45页 |
(一)调整保障房规划以适应实际需求 | 第40-41页 |
1、适时调整保障性住房工作思路 | 第40页 |
2、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布局 | 第40页 |
3、完善保障房周边公共配套设施 | 第40-41页 |
(二)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管理体系 | 第41-42页 |
1、实施多元化的投融资制度 | 第41页 |
2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 | 第41-42页 |
3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住房保障 | 第42页 |
(三)创新保障房建设模式以激发活力 | 第42-43页 |
1、加强商品房配建保障房模式 | 第42页 |
2、积极探索拓宽保障房房源 | 第42-43页 |
3、加强监管确保项目科学合理 | 第43页 |
(四)完善保障房制度以促进科学管理 | 第43-45页 |
1、加强保障房配租配售监管 | 第43-44页 |
2、完善保障房准入退出机制 | 第44页 |
3、重视物业管理提高宜居水平 | 第44-45页 |
七、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