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基本建设经济论文--基本建设组织与管理论文

我国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5页
英文摘要第5页
1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
    1.2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0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、重点和难点第13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13-15页
2 我国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的历史与现状第15-29页
    2.1 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计价依据概述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计价模式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2.2 我国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的历史沿革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计划经济时期的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转轨时期的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第17-18页
    2.3 我国现行的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现行的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的合理内核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现行的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的缺陷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现行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改革必要性第21页
    2.4 国际常用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简介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日本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——建筑工程积算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美国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香港建设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国际常用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的评价第27-29页
3 我国现行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的改革第29-41页
    3.1 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改革方案比较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基于弥补现有定额计价模式缺陷的改良方案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完全开放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计价模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控制量、指导价、竞争费管理下的工程计价模式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我国工程计价依据和计价模式改革的目标及思路第31-33页
    3.2 我国现行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改革措施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强制推行全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制定全国统一的消耗量定额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改革现行的取费方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完善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第39-41页
4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探讨第41-53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工程量清单的概念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与优点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作用第43-45页
    4.2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原则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主要内容与要求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工程量清单下造价控制的四个阶段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工程项目施工前准备阶段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阶段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工程项目施工实施阶段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第49页
    4.4 工程量清单与合同价格的关系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总价合同(LUMP SUM CONTRACT)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单价合同(UNIT PRICE CONTRACT)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合同价格风险分析第51页
    4.5 工程量清单的案例第51-53页
5 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改革的配套措施第53-65页
    5.1 转变政府职能,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工程造价管理主体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第54-57页
    5.2 加快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完善工程造价法律架构的现实背景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种类第57-59页
    5.3 深入推进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改革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工程造价咨询业行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改革的目标和方向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深入推进行业改革,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第61-62页
    5.4 努力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素质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造价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提高造价专业队伍素质第63-65页
6 结束语第65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研究与我国科学发展状况分析
下一篇: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办法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