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效果的评价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4-30页 |
1 霉菌毒素研究进展 | 第14-18页 |
1.1 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 | 第15-18页 |
2 霉菌毒素脱毒的使用方法:霉菌毒素吸附剂 | 第18-24页 |
2.1 常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原料 | 第19-23页 |
2.2 霉菌毒素吸附剂评价 | 第23-24页 |
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30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| 第30-68页 |
第一章 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效果的体外评价 | 第30-42页 |
1 体外等温吸附评价 | 第31-33页 |
1.1 仪器和试剂 | 第31-32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2 模拟胃肠道环境下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能力的评价 | 第33-35页 |
2.1 猪消化道食糜上清液的制备 | 第33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33-3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1 标准曲线与回归方程 | 第35页 |
3.2 吸附试验反应体系中吸附剂和毒素浓度的确定 | 第35-36页 |
3.3 体外等温环境对霉菌毒素的吸附 | 第36-37页 |
3.4 模拟胃肠道环境对霉菌毒素的吸附 | 第37-38页 |
4 讨论 | 第38-40页 |
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第二章 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| 第42-54页 |
1 仪器和试剂 | 第43页 |
2 试验方法 | 第43-45页 |
2.1 样品的采集及制备 | 第43-44页 |
2.2 样品中毒素的提取 | 第44页 |
2.3 毒素的净化 | 第44页 |
2.4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条件的筛选 | 第44-45页 |
2.5 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考察 | 第45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9页 |
3.1 霉菌毒素提取与净化 | 第45-46页 |
3.2 萃取溶剂的选择 | 第46页 |
3.3 毒素萃取的过程 | 第46页 |
3.4 霉菌毒素检测方法条件的筛选 | 第46-48页 |
3.5 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考察 | 第48-49页 |
4 讨论 | 第49-51页 |
4.1 提取和净化 | 第50页 |
4.2 流动相 | 第50-51页 |
5 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第三章 动物饲养试验 | 第54-68页 |
1 试验材料 | 第54-56页 |
1.1 菌种活化与人工致霉 | 第54-55页 |
1.2 其它试验材料 | 第55-56页 |
2 试验设计 | 第56-58页 |
2.1 分组与配方 | 第56页 |
2.2 饲养管理 | 第56-57页 |
2.3 测定指标 | 第57页 |
2.4 样品采集与保存 | 第57页 |
2.5 样品测定 | 第57-58页 |
2.6 数据处理 | 第5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2页 |
3.1 生长性能指标 | 第58-59页 |
3.2 血液指标 | 第59-62页 |
3.3 霉菌毒素的残留 | 第62页 |
4 讨论 | 第62-65页 |
4.1 生产性能指标 | 第62-63页 |
4.2 血液指标 | 第63-64页 |
4.3 霉菌毒素的残留 | 第64-65页 |
5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全文结论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