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页 |
2 研究方法与特点 | 第12-14页 |
第1章 金融监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4-18页 |
1.1 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对象 | 第14页 |
1.1.1 金融监管的含义 | 第14页 |
1.1.2 金融监管的对象 | 第14页 |
1.2 金融监管的目标 | 第14-15页 |
1.3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1.3.1 金融风险论 | 第15-16页 |
1.3.2 公共利益说 | 第16页 |
1.3.3 管制失灵论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美国金融监管发展历程 | 第18-27页 |
2.1 自由竞争时期的美国金融监管(20世纪30年代以前) | 第18-20页 |
2.2 大危机时期后的美国严格金融监管(20世纪30年代—70年代) | 第20-22页 |
2.3 再次放松金融监管时期(20世纪70年代—80年代) | 第22-24页 |
2.4 审慎监管的回归(20世纪90年代-次贷危机前) | 第24-27页 |
第3章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及其原因 | 第27-34页 |
3.1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背景 | 第27-30页 |
3.3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原因 | 第30-34页 |
3.2.1 金融监管结构出现失衡 | 第30页 |
3.2.2 联邦管理系统 | 第30-31页 |
3.2.3 金融监管显现弊端 | 第31-33页 |
3.2.4 监管自由化思想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——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 | 第34-40页 |
4.1 法案由来与其主要构成 | 第34页 |
4.2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 | 第34-37页 |
4.2.1 整合美国金融监管机构 | 第34-35页 |
4.2.2 美联储成为美国金融监管系统最高机构 | 第35-36页 |
4.2.3 加强银行的资本要求 | 第36页 |
4.2.4 填补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| 第36页 |
4.2.5 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以及投资者保护 | 第36-37页 |
4.2.6 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力度 | 第37页 |
4.2.7 将对冲基金纳入监管 | 第37页 |
4.3 《多德-弗兰克法案》对美国金融系统和监管结构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4.3.1 对美国金融监管系统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3.2 对美国金融业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3.3 对全球金融监管发展趋势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0-47页 |
5.1 我国金融监管发展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3页 |
5.1.1 我国金融监管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| 第40-42页 |
5.1.2 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| 第42-43页 |
5.2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3-47页 |
5.2.1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监管关系 | 第44页 |
5.2.2 加强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化 | 第44-45页 |
5.2.3 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及投资者保护 | 第45-46页 |
5.2.4 增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9页 |
注释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