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1章 庄子生死观形成的基础 | 第10-15页 |
1.1 庄子及《庄子》 | 第10-12页 |
1.2 庄子生死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3 庄子之道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庄子生死观的理论阐释 | 第15-20页 |
2.1 生则重生 | 第15-16页 |
2.2 死则乐死 | 第16-18页 |
2.3 齐同生死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庄子对生死困境的超脱 | 第20-28页 |
3.1 全生尽年 | 第20-24页 |
3.1.1 缘督为经,安时处顺 | 第21-22页 |
3.1.2 无用之用,养身尽年 | 第22-24页 |
3.2 体道 | 第24-28页 |
3.2.1 心斋 | 第24-25页 |
3.2.2 坐忘 | 第25-26页 |
3.2.3 朝彻、见独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儒道生死观比较 | 第28-32页 |
4.1 生死之同 | 第28-29页 |
4.2 生死之异 | 第29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6页 |
致谢 | 第36-3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