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驱控制器研究及司钻操作台模拟机设计
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目录 | 第5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7-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8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| 第9-10页 |
| 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9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| 第10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0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0页 |
| ·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0-13页 |
| 第2章 钻井模拟器概述 | 第13-21页 |
| ·钻井模拟器简介 | 第13页 |
| ·司钻操作台控制器功能介绍 | 第13-21页 |
| 第3章 硬件选择 | 第21-31页 |
| ·PLC的起源 | 第21-22页 |
| ·PLC的定义和组成 | 第22-24页 |
| ·PLC的定义 | 第22页 |
| ·PLC的组成 | 第22-24页 |
| ·PLC的工作原理及编程语言 | 第24-28页 |
| ·PLC的工作原理 | 第24-26页 |
| ·PLC编程语言简介 | 第26-28页 |
| ·PLC的特点 | 第28-29页 |
| ·PLC控制系统和其他控制系统比较 | 第29-31页 |
| ·PLC控制系统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异同 | 第29-30页 |
| ·PLC控制系统与继电器接触控制系统的异同 | 第30-31页 |
| 第4章 硬件设计 | 第31-43页 |
| ·PLC应用系统设计概述 | 第31-33页 |
| ·S7-200系列PLC的CPU及扩展模块介绍 | 第33-40页 |
| ·S7-200系列PLC的CPU模块介绍 | 第33-36页 |
| ·I/O单元工作原理 | 第36-39页 |
| ·西门子S7-200系列I/O模块介绍 | 第39-40页 |
| ·I/O点计算 | 第40-41页 |
| ·硬件组态方案 | 第41页 |
| ·系统硬件连接 | 第41-43页 |
| 第5章 软件设计 | 第43-55页 |
| ·PLC软件设计概述 | 第43-47页 |
| ·模拟器控制程序设计 | 第47-55页 |
| ·各指示灯控制程序顺序功能图 | 第47-51页 |
| ·旋钮设定控制程序流程图 | 第51-52页 |
| ·各指示灯控制程序详细设计 | 第52-53页 |
| ·旋钮设定控制程序详细设计 | 第53-55页 |
| 第6章 通信方式的改进 | 第55-69页 |
| ·现有钻井模拟器存在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| ·有关数据传输的问题 | 第55页 |
| ·有关数据处理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| ·通讯延时问题及解决方案 | 第56-59页 |
| ·S7-200系列的PLC的通讯口工作模式寄存器 | 第59-60页 |
| ·PLC的通信指令 | 第60-61页 |
| ·自定义通信协议 | 第61-62页 |
| ·通信过程 | 第61-62页 |
| ·帧结构 | 第62页 |
| ·通信程序设计 | 第62-69页 |
| ·PLC通程序设计 | 第62-66页 |
| ·PC(上位机)机的通信程序设计 | 第66-69页 |
|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| ·总结 | 第69页 |
| ·展望 | 第69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| 附录 | 第77-83页 |
| 附录A | 第77-82页 |
| 附录B | 第82-83页 |
| 攻读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83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