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文献综述 | 第8-10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1.2 本文结构安排与研究创新及不足 | 第10-12页 |
1.2.1 本文结构安排 | 第10-11页 |
1.2.2 创新与不足 | 第11-12页 |
2 汇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| 第12-18页 |
2.1 购买力平价理论 | 第12-14页 |
2.1.1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背景 | 第12页 |
2.1.2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 | 第12-13页 |
2.1.3 购买力平价的运用 | 第13-14页 |
2.2 利率平价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1 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 | 第14页 |
2.2.2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3 巴拉萨- 萨缪尔森效应 | 第15-16页 |
2.4 汇率理论的发展 | 第16-18页 |
2.4.1 汇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2.4.2 汇率制度选择的发展 | 第17-18页 |
3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分析 | 第18-22页 |
3.1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 | 第18-20页 |
3.1.1 经济因素 | 第18-19页 |
3.1.2 政治因素 | 第19-20页 |
3.2 人民币汇率的现状及趋势 | 第20-22页 |
3.2.1 汇率变动的回顾 | 第20页 |
3.2.2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| 第20-21页 |
3.2.3 人民币汇率未来变动趋势 | 第21-22页 |
4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 | 第22-39页 |
4.1 模型及理论介绍 | 第22-24页 |
4.1.1 Granger 因果检验理论介绍 | 第22-23页 |
4.1.2 Johansen 协整检验 | 第23页 |
4.1.3 VAR 模型 | 第23-24页 |
4.2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的处理 | 第24-27页 |
4.2.1 变量的选取 | 第24-25页 |
4.2.2 数据的选取说明 | 第25-26页 |
4.2.3 单位根检验 | 第26-27页 |
4.3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27-39页 |
4.3.1 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 | 第27-28页 |
4.3.2 VAR 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1页 |
4.3.3 JJ 协整检验 | 第31-33页 |
4.3.4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 | 第33-36页 |
4.3.5 格兰杰因果(Granger)关系检验 | 第36-37页 |
4.3.6 VEC 模型的建立 | 第37-39页 |
5 结论及建议 | 第39-43页 |
5.1 结论 | 第39-40页 |
5.1.1 高经济增长率加速人民币升值速度 | 第39页 |
5.1.2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,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 | 第39页 |
5.1.3 FDI 对汇率变动产生负作用 | 第39-40页 |
5.1.4 汇率是对货币价值的最终反映 | 第40页 |
5.1.5 CPI 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小 | 第40页 |
5.2 建议 | 第40-43页 |
5.2.1 调整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 | 第40-41页 |
5.2.2 加强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配合,加快形成由市场决定汇率机制 | 第41页 |
5.2.3 加强对 FDI 的监管力度,维护市场稳定 | 第41-42页 |
5.2.4 调整经济结构,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| 第47-48页 |
附录表 1 | 第48-53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3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