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内科学论文--心脏、血管(循环系)疾病论文--心脏疾病论文--冠状动脉(粥样)硬化性心脏病(冠心病)论文

替米沙坦对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干预作用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缩略语/符号说明第10-11页
前言第11-13页
    研究现状、成果第11-12页
    研究目的、方法第12-13页
1 材料和方法第13-24页
    1.1 材料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实验仪器及耗材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实验试剂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实验用液体的配置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实验动物第17页
    1.2 实验方法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模型的制备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取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化指标检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形态学检测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Cx43 mRNA表达的测定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统计学处理第23-24页
2 结果第24-38页
    2.1 动物体重变化第24页
    2.2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第24页
    2.3 髂动脉造影所见第24-27页
    2.4 形态学观察结果第27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大体标本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HE染色及免疫组化(α-SMA)染色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免疫组化结果第34-36页
    2.5 血管紧张素Ⅱ测定结果第36页
    2.6 血管Cx43 mRNA表达的变化第36-38页
3 讨论第38-49页
    3.1 再狭窄的发生机制第38页
    3.2 再狭窄的基本病理特点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血管内皮细胞与再狭窄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VSMCs与再狭窄第39-40页
    3.3 再狭窄模型的制备第40页
    3.4 替米沙坦对Cx43表达的干预作用及对再狭窄的防治作用第40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连接蛋白与再狭窄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RAS与再狭窄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连接蛋白43上调的可能机制及与RAS的相关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替米沙坦对Cx43的表达及再狭窄的抑制作用第46-49页
不足与展望第49-50页
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9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9-60页
综述第60-67页
    综述参考文献第65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乙肝病毒前C区/BCP区变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关系的研究
下一篇:延髓腹外侧血管压迫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