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5-24页 |
1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1 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 | 第15-16页 |
1.1.1 生物学特性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1.2 生理学特性研究 | 第16页 |
1.1.3 阿月浑子病害研究 | 第16页 |
1.2 阿月浑子繁殖技术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2.1 嫁接和育苗繁殖 | 第16-17页 |
1.2.2 组织培养 | 第17-18页 |
1.3 阿月浑子果实发育特性 | 第18页 |
2 远缘杂交在果树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2页 |
2.1 果树远缘杂交育种成果 | 第18页 |
2.2 果树远缘杂交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1页 |
2.2.1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| 第18-20页 |
2.2.2 远缘杂交不育性 | 第20-21页 |
2.3 胚培养在果树育种中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2.3.1 克服杂交不亲和 | 第21页 |
2.3.2 培育早熟及特早熟品种 | 第21页 |
2.3.3 无核品种和多倍体育种 | 第21-22页 |
2.3.4 培育无病毒和抗病虫性强的品种 | 第22页 |
2.4 阿月浑子的经济价值 | 第22页 |
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| 第22-24页 |
3.1 本研究的目的 | 第22页 |
3.2 本研究的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阿月浑子花期物候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| 第24-34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5页 |
1.1 试验地概况 | 第24页 |
1.2 供试材料 | 第24页 |
1.3 试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1.3.1 花序芽生长动态观测 | 第24页 |
1.3.2 开花和散粉节律的观测 | 第24-25页 |
1.3.3 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| 第25页 |
1.3.4 花粉形态学观察 | 第25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1页 |
2.1 花期物候观察 | 第25-27页 |
2.1.1 雌、雄花序生长发育动态 | 第25-26页 |
2.1.2 雌、雄花物候和开花节律 | 第26-27页 |
2.2 阿月浑子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| 第27-30页 |
2.2.1 阿月浑子雄配子体发育 | 第27-28页 |
2.2.2 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| 第28-30页 |
2.3 花粉形态学观察 | 第30-31页 |
2.3.1 花粉的大小和形状 | 第30页 |
2.3.2 花粉萌发孔 | 第30-31页 |
2.3.3 花粉表面纹饰 | 第31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阿月浑子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| 第34-4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6页 |
1.1 试验材料 | 第34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34-36页 |
1.2.1 蔗糖浓度的筛选 | 第34页 |
1.2.2 温度筛选 | 第34页 |
1.2.3 硼酸浓度筛选 | 第34-35页 |
1.2.4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筛选 | 第35页 |
1.2.5 贮藏时间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花粉 POD、SOD、CAT 活性变化的影响 | 第35页 |
1.2.6 杂交授粉受精过程观察 | 第35-3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3页 |
2.1 蔗糖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| 第36页 |
2.2 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2.3 硼酸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2.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2.4.1 不同赤霉素(GA3)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| 第38页 |
2.4.2 不同 2,4-D 浓度对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2.4.3 不同萘乙酸(NAA) 浓度对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2.5 贮藏时间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花粉 POD、SOD、CAT 活性变化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2.5.1 贮藏时间对花粉 SOD 活性的影响 | 第40页 |
2.5.2 贮藏时间对花粉 POD 活性的影响 | 第40页 |
2.5.3 贮藏时间对花粉 CAT 活性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2.6 杂交授粉受精过程观察 | 第41-43页 |
2.6.1 杂交授粉后花粉和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观察 | 第41-42页 |
2.6.2 受精过程显微观察 | 第42-43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43-46页 |
第四章 阿月浑子杂种幼胚挽救技术研究 | 第46-5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47页 |
1.1 试验材料 | 第46页 |
1.2 试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1页 |
2.1 杂种果实幼胚发育规律 | 第47-48页 |
2.2 杂种幼胚培养 | 第48-50页 |
2.2.1 胚龄对杂种幼胚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| 第48页 |
2.2.2 基本培养基对杂种幼胚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2.2.3 培养基类型对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影响 | 第49页 |
2.2.4 培养基类型对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2.3 杂种 F1 代的早期鉴别 | 第50-51页 |
2.3.1 杂种果实及幼苗形态观察 | 第50页 |
2.3.2 杂种与其父母本的叶片解剖学观察 | 第50-51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阿月浑子杂种适应性初步研究 | 第53-64页 |
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53-55页 |
1.1 试验材料 | 第53页 |
1.2 试验内容 | 第53-55页 |
1.2.1 杂种 F1 代抗病性研究 | 第53页 |
1.2.2 杂种 F1 代叶片光合参数的测定 | 第53页 |
1.2.3 杂种 F1 代叶片荧光参数的测定 | 第53-54页 |
1.2.4 杂种 F1 代植株抗寒性测定 | 第54-55页 |
1.2.5 数据处理 | 第55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1页 |
2.1 杂种 F1 代植株抗病性调查 | 第55-56页 |
2.2 杂种 F1 代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 | 第56-57页 |
2.2.1 杂种 F1 代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| 第56页 |
2.2.2 杂种 F1 代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| 第56页 |
2.2.3 杂种 F1 代叶片胞间 CO2浓度的日变化 | 第56-57页 |
2.2.4 杂种 F1 代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| 第57页 |
2.3 杂种 F1 代叶片荧光参数的变化 | 第57-58页 |
2.3.1 杂种 F1 代叶片 Fv/Fm 的日变化 | 第57页 |
2.3.2 杂种 F1 代叶片 Fv/Fo 的日变化 | 第57-58页 |
2.3.3 杂种 F1 代叶片 Fo 的日变化 | 第58页 |
2.4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2.4.1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的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2.4.2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失水率的影响 | 第59页 |
2.4.3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 SOD 酶活性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2.4.4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 POD 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0页 |
2.4.5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 MDA 含量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2.4.6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61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61-64页 |
3.1 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| 第61页 |
3.2 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叶片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| 第61-62页 |
3.3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枝条电解质外渗率和枝条失水率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3.4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枝条 SOD、POD 活性的影响 | 第63页 |
3.5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枝条 MDA 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第六章 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耐盐性研究 | 第64-87页 |
1 试验材料与方法 | 第64-68页 |
1.1 材料与方法 | 第64页 |
1.2 测定指标及方法 | 第64-68页 |
1.2.1 苗高的测定 | 第64页 |
1.2.2 生物量的测定 | 第64-65页 |
1.2.3 胁迫症状的调查 | 第65页 |
1.2.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1.2.5 叶绿素含量 | 第66页 |
1.2.6 光合作用参数 | 第66页 |
1.2.7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测定 | 第66-67页 |
1.2.8 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离子含量的测定 | 第67页 |
1.2.9 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电阻抗参数的测定 | 第67-68页 |
1.3 数据处理 | 第68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8-83页 |
2.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形态指标的影响 | 第68-70页 |
2.1.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生长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2.1.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| 第69页 |
2.1.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产生的胁迫症状 | 第69-70页 |
2.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70-75页 |
2.2.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2.2.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| 第71页 |
2.2.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 SOD 酶活性的影响 | 第71-72页 |
2.2.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 POD 酶活性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2.2.5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丙二醛(MDA)含量的影响 | 第73页 |
2.2.6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(APX)活性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2.2.7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谷胱甘肽还原酶(GR)活性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2.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| 第75-79页 |
2.3.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影响 | 第75页 |
2.3.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2.3.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(OJIP)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2.3.4 NaCl 胁迫对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2.3.5 NaCl 胁迫对比活性参数的影响 | 第78-79页 |
2.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离子含量的影响 | 第79-82页 |
2.4.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钠含量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2.4.2 NaCl 胁迫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钾含量的影响 | 第80页 |
2.4.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 Na+/K+的影响 | 第80页 |
2.4.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钙含量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2.4.5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镁含量的影响 | 第81页 |
2.4.6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铁含量的影响 | 第81页 |
2.4.7 NaCl 胁迫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锌含量的影响 | 第81-82页 |
2.5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电阻抗参数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3 结论与讨论 | 第83-87页 |
3.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| 第83页 |
3.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83-84页 |
3.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| 第84-85页 |
3.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| 第85页 |
3.5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中离子含量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3.6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电阻抗参数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100页 |
图版说明 | 第100-10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7-10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08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-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