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城市生态绿色建筑的理论综述与实践 | 第15-25页 |
2.1 城市生态绿色建筑理论 | 第15-18页 |
2.1.1 生态学理论 | 第15页 |
2.1.2 城市复杂系统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1.3 生态绿色建筑的理论 | 第16页 |
2.1.4 生态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| 第16-18页 |
2.2 城市生态绿色建筑实践 | 第18-25页 |
2.2.1 生态绿色建筑在国外的实践 | 第18-21页 |
2.2.2 生态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实践 | 第21-22页 |
2.2.3 我国生态绿色建筑法规建设的进程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生态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 | 第25-39页 |
3.1 国内外生态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| 第25-28页 |
3.1.1 国外生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| 第25-26页 |
3.1.2 国内生态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| 第26-27页 |
3.1.3 国内外评价体系的比较 | 第27-28页 |
3.2 城市新区生态绿色建筑体系的构建 | 第28-30页 |
3.2.1 城市新区生态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| 第28-29页 |
3.2.2 城市新区生态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 | 第29-30页 |
3.2.3 城市新区生态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解释 | 第30页 |
3.3 城市新区生态绿色建筑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0-37页 |
3.3.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30-31页 |
3.3.2 城市新区生态绿色建筑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| 第31-34页 |
3.3.3 国民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| 第34-36页 |
3.3.4 生态绿色建筑的风险分析 | 第36页 |
3.3.5 生态绿色建筑的环境影响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 生态绿色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城市新区生态绿色建筑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| 第39-44页 |
4.1 模型中可以量化指标的计算 | 第39页 |
4.2 模型中不可量化指标的处理方法 | 第39-44页 |
4.2.1 抽样方法 | 第40页 |
4.2.2 样本结构 | 第40-41页 |
4.2.3 量表的项目分析 | 第41页 |
4.2.4 量表的信度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2.5 量表的效度分析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实证分析 | 第44-57页 |
5.1 某市新区慨况 | 第44-46页 |
5.1.1 新区地理位置 | 第44-45页 |
5.1.2 新区的气候、土壤和水文条件 | 第45-46页 |
5.1.3 新区建设生态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分析 | 第46页 |
5.2 某市新区生态绿色建筑代表项目的经济效果分析 | 第46-51页 |
5.2.1 代表项目案例 | 第46-48页 |
5.2.2 项目投资估算 | 第48页 |
5.2.3 项目的经济效益估算 | 第48-50页 |
5.2.4 项目的风险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2.5 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| 第51页 |
5.3 新区生态绿色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的计算 | 第51-53页 |
5.3.1 景观配套工程 | 第51-52页 |
5.3.2 景观工程 | 第52页 |
5.3.3 中心湖工程 | 第52页 |
5.3.4 附属建筑工程 | 第52页 |
5.3.5 周边配套工程 | 第52-53页 |
5.3.6 公交首末站及大巴停车场工程 | 第53页 |
5.4 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评价 | 第53-55页 |
5.5 项目综合效益分析评价 | 第55-5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结论 | 第57页 |
6.2 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