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.1 低碳技术创新中政府作用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的构成主体与主要模式 | 第15-26页 |
2.1 创新联盟与技术创新联盟 | 第15-18页 |
2.2 技术创新联盟的构成主体 | 第18-20页 |
2.3 技术创新联盟的主要模式 | 第20-22页 |
2.3.1 政府指令模式 | 第20页 |
2.3.2 政府主导模式 | 第20-21页 |
2.3.3 政府引导模式 | 第21页 |
2.3.4 自发组织模式 | 第21-22页 |
2.4 技术创新联盟的模式比较及评价 | 第22-26页 |
2.4.1 政府在技术创新联盟中的作用及其表现 | 第22-23页 |
2.4.2 技术创新联盟不同模式中的政府作用比较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构建政府主导型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26-36页 |
3.1 政府主导型低碳技术创新联盟 | 第26-30页 |
3.1.1 低碳技术创新联盟 | 第26-28页 |
3.1.2 低碳技术创新联盟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 构建政府主导型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的必要性 | 第30-33页 |
3.2.1 我国现行政治经济体制的要求 | 第30-31页 |
3.2.2 促进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 | 第31-32页 |
3.2.3 应对创新联盟的市场失灵 | 第32页 |
3.2.4 克服参与者的经济人特性 | 第32-33页 |
3.3 构建政府主导型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的可行性 | 第33-36页 |
3.3.1 政府具有强大执行力和高效率 | 第33-34页 |
3.3.2 政府拥有支持联盟的组织机构 | 第34-35页 |
3.3.3 拥有建设技术创新联盟的丰富经验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日本、美国主导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经验及启示 | 第36-42页 |
4.1 日本政府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措施 | 第36-38页 |
4.1.1 立法保障 | 第36-37页 |
4.1.2 专项基金,公开招募 | 第37页 |
4.1.3 建立组织体系,制定战略规划 | 第37-38页 |
4.2 美国政府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措施 | 第38-39页 |
4.2.1 法律支持 | 第38页 |
4.2.2 直接资助,政府采购 | 第38-39页 |
4.2.3 参与联盟,加强监督 | 第39页 |
4.3 日本和美国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| 第39-42页 |
4.3.1 日、美模式的比较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3.2 日、美模式对政府主导低碳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第5章 构建政府主导型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的措施 | 第42-56页 |
5.1 健全法律法规,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| 第42-45页 |
5.1.1 优化法律保障体系 | 第42-43页 |
5.1.2 加快制定相关政策 | 第43-45页 |
5.2 拓宽资金来源,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| 第45-48页 |
5.2.1 优化财税支持性政策 | 第45-47页 |
5.2.2 拓宽联盟资金来源 | 第47-48页 |
5.3 完善组织保障制度,优化联盟运行机制 | 第48-52页 |
5.3.1 建立有效的组织保障 | 第48-49页 |
5.3.2 完善相关的运行机制 | 第49-52页 |
5.4 改善技术创新环境,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| 第52-56页 |
5.4.1 建立服务保障体系 | 第52-53页 |
5.4.2 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| 第53-56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