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

关于建立民间借贷登记制度的研究

致谢第4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 引言第9-11页
2 现今法律制度的缺陷与不足第11-14页
3 民间借贷登记备案之法理分析第14-29页
    3.1 债权登记制度与物权登记制度的区别第14-16页
    3.2 民间借贷登记制度主体的职责与职权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建立有限实质登记审查制度以及配套制度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登记制度中引入公证的必要性第18-19页
    3.3 民间借贷登记制度的法律效力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行为合法性的法律证明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利率优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税收优惠第22页
    3.4 登记错误造成损害的责任承担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错误登记的原因及类型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登记错误的过错判断标准第25页
    3.5 登记费用制度的构建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参照物权登记收费标准的制定与调整,严守审批程序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以明文形式规定债权登记收费的项目和标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针对登记机关收费情况的年度审查第27-29页
4 域外相关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第29-36页
    4.1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与信用合作社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建立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建立专门机构,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及援助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美国信用社体系对我国的启示第31页
    4.2 香港牌照申请制度及其可供我国借鉴的内容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建立对放债人严格的监管制度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严格禁止高利贷行为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香港经营放债业务须的牌照制度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两层结构的利率限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对放债人刊登广告的规定第34-35页
    4.3 建议对专业放债机构监管适当放宽第35-36页
5 建立民间借贷登记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36-40页
    5.1 明确登记备案制度的启动程序第36-37页
    5.2 确立民间借贷的监管体系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明确民间融资的监管主体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确定民间金融的监管内容第38-40页
6 结语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作者简历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著作权中二次获酬问题研究
下一篇:损益相抵规则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