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引言 | 第12-13页 |
| 案例实例 | 第13-15页 |
| 一、刑事和解的基本概念 | 第15页 |
| 二、国际视角中看刑事和解 | 第15-21页 |
| (一)刑事和解的国外溯源 | 第15-17页 |
| (二)当代刑事和解产生的背景 | 第17-21页 |
| (1)刑罚认识的转变 | 第17-18页 |
| (2)从被害人视角对传统犯罪观的反思 | 第18-21页 |
| 三、刑事和解在我国存在的土壤 | 第21-26页 |
| (一)刑事和解的思想文化基础 | 第21-23页 |
| (二)刑事和解的社会根源 | 第23-26页 |
| 四、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现状和解读 | 第26-31页 |
| 五、刑事和解的进一步完善 | 第31-39页 |
| (一)刑事和解的原则 | 第31-33页 |
| (1)平等原则 | 第31页 |
| (2)中立原则 | 第31-32页 |
| (3)合法权利保护原则 | 第32页 |
| (4)参与人的安全和隐私的保护原则 | 第32-33页 |
| (5)转换司法程序不加重原则 | 第33页 |
| (二)刑事和解的步骤 | 第33-34页 |
| (1)启动 | 第33-34页 |
| (2)受理 | 第34页 |
| (3)双方和解 | 第34页 |
| (4)提出建议 | 第34页 |
| (三)刑事和解的配套措施 | 第34-36页 |
| (1)确定刑事和解的主持者 | 第34-35页 |
| (2)和解当事人救济与保护 | 第35页 |
| (3)确立国家救助制度 | 第35-36页 |
| (四)刑事和解制度引入我国刑法的建议 | 第36-39页 |
| (1)刑事和解制度引入对我国现有刑罚体系及量刑原则的影响 | 第36-39页 |
| 结论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| 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