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1-12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35页 |
1.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3-16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6-21页 |
1.2.1 国外电影院线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2.2 国内电影院线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20-21页 |
1.3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| 第21-32页 |
1.3.1 品牌形象塑造理论 | 第21-25页 |
1.3.2 电影院线相关概念 | 第25-28页 |
1.3.3 电影院线品牌概述 | 第28-32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32-35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32-33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33页 |
1.4.3 本文创新点 | 第33-35页 |
第2章 中国电影院线品牌形象塑造现状 | 第35-48页 |
2.1 院线制十年中国电影院线品牌化阶段发展 | 第35-39页 |
2.1.1 院线试点调整阶段 | 第35-36页 |
2.1.2 院线整合重组阶段 | 第36页 |
2.1.3 行业内外争相进入院线市场阶段 | 第36-39页 |
2.2 不同性质电影院线品牌形象塑造现状 | 第39-44页 |
2.2.1 国营电影院线品牌 | 第39-40页 |
2.2.2 民营电影院线品牌 | 第40-41页 |
2.2.3 影院投资主体新品牌 | 第41-43页 |
2.2.4 以港资为代表的品牌影院 | 第43-44页 |
2.3 电影院线品牌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| 第44-46页 |
2.3.1 院线品牌形象识别要素不足 | 第44-45页 |
2.3.2 院线品牌形象缺乏产品定位支撑 | 第45页 |
2.3.3 院线品牌形象传播缺乏内容和力度 | 第45-46页 |
2.4 电影院线品牌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| 第46-48页 |
2.4.1 有利于增强品牌院线的强势影响力 | 第46页 |
2.4.2 有利于提高院线的品牌认知度和知名度 | 第46-47页 |
2.4.3 有利于整合院线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| 第47-48页 |
第3章 中国电影院线的品牌形象塑造策略 | 第48-58页 |
3.1 电影院线的品牌形象定位策略 | 第48-51页 |
3.1.1 院线市场细分(segmenting) | 第48-49页 |
3.1.2 选择院线目标市场(targeting) | 第49-51页 |
3.1.3 电影院线的市场定位(positioning) | 第51页 |
3.2 电影院线的品牌形象识别策略 | 第51-53页 |
3.2.1 产品识别突出品牌形象 | 第51-52页 |
3.2.2 服务识别突出品牌形象 | 第52页 |
3.2.3 组织识别突出品牌形象 | 第52-53页 |
3.2.4 符号识别突出品牌形象 | 第53页 |
3.3 电影院线的品牌形象传播策略 | 第53-58页 |
3.3.1 传统媒体及电影贴片广告 | 第54-55页 |
3.3.2 多元化的公共关系活动 | 第55-56页 |
3.3.3 线上线下对影院消费的人际传播 | 第56页 |
3.3.4 微博等社会化网络媒介 | 第56-58页 |
第4章 中国电影院线品牌形象塑造案例分析——以万达院线为例 | 第58-70页 |
4.1 万达院线品牌形象调查问卷概述 | 第58-63页 |
4.1.1 案例选取背景 | 第58-60页 |
4.1.2 调查问卷与样本描述 | 第60-63页 |
4.1.3 数据分析 | 第63页 |
4.2 万达电影院线品牌形象构成要素 | 第63-66页 |
4.2.1 品牌知名度 | 第63-64页 |
4.2.2 品质认知度 | 第64-65页 |
4.2.3 品牌联想 | 第65-66页 |
4.3 万达院线品牌形象传播效果 | 第66-69页 |
4.3.1 电影观众和潜在受众 | 第66页 |
4.3.2 意愿决策和观影支付 | 第66-67页 |
4.3.3 观影便利和观影体验 | 第67-68页 |
4.3.4 情感社交诉求 | 第68-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76-77页 |
附录B 万达院线品牌形象调查问卷(长沙市场) | 第77-80页 |
附录C 长沙市电影观众影院评价内容文本(部分) | 第80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