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行政诉讼法论文

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衔接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引言第6-7页
第一章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定位第7-10页
    1.1 行政复议制度的定位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行政复议的独立地位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行政复议的准司法性第7-8页
    1.2 行政诉讼的定位第8-10页
第二章 境外(地区)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衔接设计第10-21页
    2.1 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的国家(地区)制度衔接设计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美国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中国台湾第12-13页
    2.2 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选择程序的国家制度衔接设计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法国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日本第15-17页
    2.3 与诉讼类型相关联的德国第17-18页
    2.4 境外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衔接设计之共性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以救济保护行政行为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主要目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坚持行政救济的司法最终解决原则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在各国(地区)具体设计和实施上存有较大差异,但都衔接设置标准明确,充分发挥行政救济的优势第19-21页
第三章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制度衔接设计冲突第21-30页
    3.1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在受案范围上的脱节第22-23页
    3.2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在当事人资格认定上的脱节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申请人资格和原告资格认定方面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被申请人资格和被告资格认定方面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对利害关系人、第三人权利的保护方面第24-25页
    3.3 审理过程中的脱节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审查依据方面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审查范围方面第26-27页
    3.4 复议终局与司法最终原则的冲突第27-28页
    3.5 其他方面的脱节第28-30页
第四章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制度衔接具体建议第30-38页
    4.1 缩小行政复议终局范围,落实司法最终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4.2 明确设定复议前置案件的范围第31-32页
    4.3 逐步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,拓宽行政诉讼审查范围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逐步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拓宽行政诉讼审查范围第33-34页
    4.4 逐步推进自由选择型第34-35页
    4.5 其他方面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科学设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明确有条件的调解结案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建立和完善配套的行政救济体系第35-38页
结论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1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1-42页
致谢第42-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化管理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研究--以济南市市中区文化局为例
下一篇: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