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0页 |
1.1 雨污管网模拟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1.1 城市雨污管网模拟背景 | 第14-15页 |
1.1.2 城市雨污管网模拟意义 | 第15页 |
1.2 雨污管网模拟的研究概况 | 第15-18页 |
1.2.1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6页 |
1.2.2 主要雨洪模型 | 第16-18页 |
1.2.3 工程项目的“平行检验” | 第18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1.3.3 研究方法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南湖路高排管涵改造工程简介 | 第20-27页 |
2.1 项目背景 | 第20页 |
2.2 项目概况 | 第20-25页 |
2.2.1 项目介绍 | 第20-21页 |
2.2.2 片区排水现状概况 | 第21页 |
2.2.3 排水规划分析及评价 | 第21-23页 |
2.2.4 设计范围及内容 | 第23页 |
2.2.5 技术标准 | 第23-25页 |
2.3 设计方案 | 第25页 |
2.4 模拟工程介绍 | 第25-27页 |
2.4.1 模拟研究的工程目的 | 第25-26页 |
2.4.2 模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管涵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时输水能力的评估 | 第27-34页 |
3.1 理论分析 | 第27页 |
3.2 淹没出流工况及自由出流工况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.1 淹没出流工况 | 第27-28页 |
3.2.2 自由出流工况 | 第28-29页 |
3.3 通水能力变化的理论评估 | 第29页 |
3.4 实际条件下半淹没工况分析 | 第29-33页 |
3.5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InfoWorks CS 对南湖路原有排水工况的模拟 | 第34-50页 |
4.1 InfoWorks CS 模型概述 | 第34-36页 |
4.1.1 InfoWorks CS 介绍 | 第34页 |
4.1.2 InfoWorks CS 模型组成 | 第34-35页 |
4.1.3 InfoWorks CS 模型应用及功能 | 第35-36页 |
4.2 InfoWorks CS 模型原理 | 第36-37页 |
4.2.1 管流模型 | 第36页 |
4.2.2 压力管流模型 | 第36页 |
4.2.3 渗透求解模型 | 第36-37页 |
4.3 南湖路研究管段模拟概况 | 第37-41页 |
4.3.1 模型概况 | 第37页 |
4.3.2 模拟的简要方法 | 第37-38页 |
4.3.3 长沙市降雨强度过程线的模拟 | 第38-40页 |
4.3.4 模拟计算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工况 | 第40-41页 |
4.4 南湖路 InfoWorks CS 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1-49页 |
4.4.1 旱季自由出流 | 第41-42页 |
4.4.2 重现期为 1 年、旧暴雨强度公式工况 | 第42-43页 |
4.4.3 重现期为 1 年、新暴雨强度公式工况 | 第43-45页 |
4.4.4 重现期为 3 年、旧暴雨强度公式工况 | 第45-47页 |
4.4.5 重现期为 3 年、新暴雨强度公式工况 | 第47-49页 |
4.5 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SWMM 对南湖路高排管涵改造的模拟 | 第50-71页 |
5.1 SWMM 软件概述 | 第50-52页 |
5.1.1 SWMM 软件介绍 | 第50-51页 |
5.1.2 SWMM 模型的组成 | 第51页 |
5.1.3 SWMM 模型的应用 | 第51-52页 |
5.2 SWMM 模型的原理 | 第52-54页 |
5.2.1 地表产流子流域系统 | 第52-53页 |
5.2.2 地表汇流子流域系统 | 第53页 |
5.2.3 管网汇流子流域系统 | 第53-54页 |
5.3 南湖路高排管涵 SWMM 模拟调试 | 第54-57页 |
5.3.1 南湖路高排管涵工程模拟参数 | 第54-55页 |
5.3.2 长沙市降雨过程及 SWMM 检验 | 第55页 |
5.3.3 管网汇流流量模拟 | 第55-57页 |
5.4 南湖路高排管涵的平行检验模拟 | 第57-69页 |
5.4.1 南湖路高排管涵工程模拟结果 | 第57页 |
5.4.2 模拟计算概况 | 第57-58页 |
5.4.3 不同工况模拟试算结果分析 | 第58-69页 |
5.5 模型小结 | 第69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