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1.1 复合镀镍和特种镀镍 | 第13-18页 |
1.1.1 复合材料和复合镀层 | 第13-16页 |
1.1.2 特种镀镍的认识和发展 | 第16-18页 |
1.2 石墨基金属复合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3 电镀镍包石墨粉工艺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5页 |
1.3.1 电镀镍包石墨粉镀液 | 第20-22页 |
1.3.2 电镀镍包石墨粉阳极 | 第22-23页 |
1.3.3 电镀镍包石墨粉阴极 | 第23页 |
1.3.4 电镀镍包石墨粉镀槽 | 第23-25页 |
1.4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4.1 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25页 |
1.4.2 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26-27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| 第27-36页 |
2.1 实验原材料 | 第27页 |
2.2 实验试剂与设备 | 第27-28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8-32页 |
2.3.1 石墨预处理 | 第29页 |
2.3.2 电极准备 | 第29页 |
2.3.3 镀液配制 | 第29-30页 |
2.3.4 电镀 | 第30-31页 |
2.3.5 镀后处理及产品干燥 | 第31-32页 |
2.4 检测技术 | 第32-36页 |
2.4.1 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 | 第32页 |
2.4.2 几种检测方法 | 第32-36页 |
第3章 电镀镍包石墨粉电极和电解液组成研究 | 第36-45页 |
3.1 引言 | 第36页 |
3.2 阳极 | 第36-37页 |
3.3 阴极 | 第37-40页 |
3.4 电解液组成的几个重要参数 | 第40-44页 |
3.4.1 表面活性剂 | 第40-41页 |
3.4.2 次亚磷酸钠 | 第41-43页 |
3.4.3 不同镀液酸度对石墨粉吸附的影响——pH值测定方法 | 第43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粉体电镀的沉积效率分析 | 第45-51页 |
4.1 引言 | 第45页 |
4.2 电流效率计算方法 | 第45-47页 |
4.2.1 理论电镀时间计算 | 第45-46页 |
4.2.2 阴极电流效率计算 | 第46-47页 |
4.3 温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4 阴极电流密度对阴极各反应的电流效率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5 阳极与阴极面积比对阴极电流密度的影响 | 第4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5章 间歇搅拌电镀工艺 | 第51-58页 |
5.1 引言 | 第51页 |
5.2 间歇电镀的原理 | 第51-53页 |
5.2.1 金属的阴极还原过程 | 第51-52页 |
5.2.2 间歇电镀原理 | 第52-53页 |
5.3 间歇电镀的不同工艺 | 第53-56页 |
5.3.1 单独化学镀 | 第53-54页 |
5.3.2 单独电镀 | 第54页 |
5.3.3 先化学镀再电镀 | 第54-55页 |
5.3.4 化学镀和电镀同时进行 | 第55-56页 |
5.4 各工艺的效率分析与比较 | 第56-57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6章 社会经济与效益分析 | 第58-63页 |
6.1 引言 | 第58页 |
6.2 工艺设计及设备 | 第58-61页 |
6.2.1 工艺设计 | 第58-59页 |
6.2.2 主要设备和产品技术参数 | 第59-61页 |
6.3 社会效益分析 | 第61页 |
6.4 经济效益分析 | 第61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结论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2页 |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