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中文摘要 | 第5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3页 |
插图和附表清单 | 第14-15页 |
中英文缩略词 | 第15-16页 |
目次 | 第16-18页 |
1 引言 | 第18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21页 |
2.2 患者基本资料和病理结果 | 第21-22页 |
2.3 MR成像设备及扫描标准制定 | 第22-24页 |
2.4 图像和数据处理 | 第24页 |
2.5 统计学处理 | 第24-26页 |
3 结果 | 第26-39页 |
3.1 TIC呈Ⅱ、Ⅲ型曲线与病理对照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2 41例不同b值ADC值与组织病理学对照 | 第27-28页 |
3.3 良恶性乳腺病变的不同b值ADC值的衰减率 | 第28-29页 |
3.4 197例预实验CNR值和ADC值 | 第29-39页 |
4 讨论 | 第39-43页 |
4.1 DCE-MR表现Ⅱ、Ⅲ曲线的肿块中ADC值衰减率的诊断价值 | 第39-42页 |
4.2 技术上的改进 | 第42页 |
4.3 研究的局限性 | 第42-43页 |
5 结论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9页 |
综述 | 第49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期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