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二、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三、 国内外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(一) 国外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(二) 国内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概况 | 第16-18页 |
四、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建设现状分析 | 第20-26页 |
一、 开封市环境状况分析 | 第20-22页 |
(一) 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| 第20页 |
(二) 历史文化背景 | 第20-21页 |
(三) 水系分布状况 | 第21-22页 |
二、 开封市水系工程中主要河流现状 | 第22-23页 |
(一) 南部(包公湖) | 第22页 |
(二) 北部(龙亭湖) | 第22-23页 |
三、 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环境调查问卷量化分析 | 第23-26页 |
(一) 包公湖滨水景观调查问卷分析 | 第23-24页 |
(二) 龙亭湖滨水景观调查问卷分析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6页 |
一、 现有设计忽视了生态水系建设 | 第26-28页 |
(一) 水体生态功能退化,滨水生态系统失衡 | 第26-27页 |
(二) 滨水护岸形态生硬,缺乏对城市气候的调节功能 | 第27-28页 |
二、 视觉审美效果存在不足 | 第28-30页 |
(一) 环境小品设计缺乏整体性 | 第28页 |
(二) 滨水区周边的过渡空间不足,建筑环境凌乱 | 第28-30页 |
(三) 滨水绿化带层次单调 | 第30页 |
三、 滨水景观设计中缺乏人文精神 | 第30-32页 |
(一) 亲水功能缺乏 | 第30-31页 |
(二) 安全性考虑不足 | 第31页 |
(三) 文化理解的欠缺、城市特色不明显 | 第31-32页 |
四、 滨水景观使用功能欠缺 | 第32-34页 |
(一) 交通辅助功能薄弱 | 第32-33页 |
(二) 配套设施不完善 | 第33页 |
(三) 设计过程公众参与程度低 | 第33-34页 |
五、 开封市滨水景观设计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| 第34-36页 |
(一) 自然条件限制 | 第34页 |
(二) 技术手段的局限 | 第34页 |
(三) 对艺术及文化要素缺乏深入挖掘 | 第34页 |
(四) 景观设计人员与使用者缺乏沟通 | 第34-35页 |
(五) 行业起步晚,缺乏统筹管理和整体规划的经验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设计的改造措施 | 第36-58页 |
一、 旅游城市定义下的滨水景观设计策略 | 第36-38页 |
(一) 建筑风格与城市风格相统一 | 第36-37页 |
(二) 深化表现建筑边界线与城市轮廓线 | 第37页 |
(三) 城市空间与建筑环境相协调 | 第37-38页 |
二、 针对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| 第38-50页 |
(一) 修复滨水区的生态系统,营造和谐生态景观 | 第38-43页 |
(二) 注重美学原理运用,巧妙创造视觉美景 | 第43-46页 |
(三) 强调人文特色的融入与发展 | 第46-49页 |
(四) 强化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结合 | 第49-50页 |
三、 开封市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的具体改造方案 | 第50-58页 |
(一) 步行系统设计 | 第51-53页 |
(二) 绿地系统设计 | 第53-54页 |
(三) 建筑改造设计 | 第54-56页 |
(四) 滨水活动空间设计 | 第56-58页 |
结语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鸣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