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相中纳米Ru簇催化苯乙酮转移氢化反应的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8页 |
1.1 水相反应介质的简介 | 第12-14页 |
1.2 转移氢化反应的概述 | 第14-21页 |
1.2.1 前言 | 第14-15页 |
1.2.2 转移氢化反应催化剂简述 | 第15-17页 |
1.2.3 催化转移氢化的影响因素 | 第17-20页 |
1.2.4 转移氢化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1.3 纳米金属簇催化剂概述 | 第21-24页 |
1.3.1 纳米金属簇与准均相催化 | 第21-22页 |
1.3.2 纳米金属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3.3 纳米金属簇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| 第24页 |
1.4 选题依据、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设计 | 第24-28页 |
1.4.1 选题依据 | 第24-25页 |
1.4.2 研究目的 | 第25页 |
1.4.3 研究任务设计 | 第25-28页 |
2 实验仪器与分析方法 | 第28-33页 |
2.1 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1.1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28页 |
2.1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8-29页 |
2.2 催化剂表征所使用仪器 | 第29-30页 |
2.3 产物分析条件以及分析方法 | 第30-33页 |
2.3.1 气质联用分析 | 第30页 |
2.3.2 气相色谱分析 | 第30-31页 |
2.3.3 反应转化率、选择性及产率计算方法 | 第31-33页 |
3 纳米 Ru 簇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3-37页 |
3.1 前言 | 第33页 |
3.2 纳米 Ru 簇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3.3 纳米 Ru 簇的表征 | 第34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37页 |
3.4.1 还原剂的选择及用量 | 第34-35页 |
3.4.2 加料方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4.3 其他影响因素 | 第36-37页 |
4 纳米 Ru 簇催化苯乙酮转移氢化反应 | 第37-56页 |
4.1 前言 | 第37页 |
4.2 反应温度的影响 | 第37-42页 |
4.2.1 目的及方法 | 第37-38页 |
4.2.2 结果 | 第38-39页 |
4.2.3 讨论 | 第39-41页 |
4.2.4 小结 | 第41-42页 |
4.3 PVP 与 Ru 用量比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4.3.1 目的及方法 | 第42页 |
4.3.2 结果 | 第42-44页 |
4.3.3 讨论 | 第44页 |
4.3.4 小结 | 第44-45页 |
4.4 水相中碱的种类及浓度的影响 | 第45-50页 |
4.4.1 目的及方法 | 第45页 |
4.4.2 结果 | 第45-49页 |
4.4.3 讨论 | 第49-50页 |
4.4.4 小结 | 第50页 |
4.5 反应时间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4.5.1 目的及方法 | 第50-51页 |
4.5.2 结果 | 第51-52页 |
4.5.3 讨论 | 第52页 |
4.5.4 小结 | 第52页 |
4.6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情况 | 第52-56页 |
4.6.1 目的 | 第52-53页 |
4.6.2 催化剂重复使用条件 | 第53页 |
4.6.3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 | 第53-55页 |
4.6.4 讨论 | 第55页 |
4.6.5 小结 | 第55-56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9页 |
5.1 结论 | 第56-57页 |
5.2 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