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2页 |
ABSTRACT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4页 |
1.1 引言 | 第14-15页 |
1.2 钢制车轮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3 传统轮辋加工工艺和设备 | 第17-18页 |
1.3.1 传统轮辋加工工艺 | 第17-18页 |
1.3.2 传统轮辋加工设备 | 第18页 |
1.4 现代轮辋制造技术 | 第18-21页 |
1.4.1 轮辋材料 | 第18页 |
1.4.2 滚压成形工艺新突破 | 第18-20页 |
1.4.3 制造设备 | 第20-21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| 第24-36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弹塑性有限元概述 | 第24-26页 |
2.3 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公式 | 第26-28页 |
2.3.1 屈服准则 | 第26页 |
2.3.2 Von Mises准则 | 第26页 |
2.3.3 流动准则 | 第26-27页 |
2.3.4 硬化准则 | 第27-28页 |
2.4 增量形式的平衡方程与全拉格朗日公式 | 第28-31页 |
2.4.1 增量形式的平衡方程 | 第28-30页 |
2.4.2 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程 | 第30-31页 |
2.5 数值模拟软件ABAQUS | 第31-34页 |
2.5.1 ABAQUS简介 | 第31页 |
2.5.2 ABAQUS软件与其它数值模拟软件的比较 | 第31-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钢制车轮轮辋滚压工艺分析与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| 第36-58页 |
3.1 滚形工艺概述 | 第36-37页 |
3.2 22.5X9型号钢制车轮轮網工艺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2.1 零件滚压工艺介绍 | 第37-38页 |
3.2.2 变形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3 轮辋滚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建模方法 | 第39-55页 |
3.3.1 部件的创建 | 第40-43页 |
3.3.2 材料类型设置 | 第43-44页 |
3.3.3 截面属性的设置 | 第44-45页 |
3.3.4 导向系统 | 第45-47页 |
3.3.5 坯料网格划分 | 第47-48页 |
3.3.6 各个部件的装配 | 第48-49页 |
3.3.7 分析步的创建 | 第49-51页 |
3.3.8 相互作用的设置 | 第51-54页 |
3.3.9 运动载荷的施加 | 第54-55页 |
3.4 小结 | 第55-58页 |
第四章 钢制轮辋主要成形工序仿真结果分析 | 第58-74页 |
4.1 引言 | 第58页 |
4.2 滚形过程成形能量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3 应力状况分析 | 第59-65页 |
4.3.1 一滚应力状况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3.2 二滚应力状况分析 | 第61-63页 |
4.3.3 三滚应力状况分析 | 第63-65页 |
4.3.4 三道次滚形应力变化规律总结 | 第65页 |
4.4 成形质量分析 | 第65-72页 |
4.4.1 一滚成形质量分析 | 第66-68页 |
4.4.2 二滚成形质量分析 | 第68-70页 |
4.4.3 三滚成形质量分析 | 第70-72页 |
4.4.4 三道次滚形成形质量规律总结 | 第72页 |
4.5 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五章 钢制轮辋滚形工艺成形质量的影响因子研究 | 第74-84页 |
5.1 引言 | 第74页 |
5.2 进给路径优化处理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| 第74-78页 |
5.2.1 传统进给路径加载方式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分析 | 第74-75页 |
5.2.2 进给加载路径的优化处理 | 第75-76页 |
5.2.3 进给加载路径优化后的坯料的成形质量 | 第76-78页 |
5.3 摩擦力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| 第78-80页 |
5.4 进给速度对成形质量的影响 | 第80-81页 |
5.5 小结 | 第81-84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6.1 结论 | 第84-85页 |
6.2 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附件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