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新型居家养老模式可行性的经济学分析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1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| 第13-18页 |
1.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-16页 |
1.2.2 相关理论 | 第16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 | 第18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4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8-19页 |
1.4.2 比较分析法 | 第19页 |
1.4.3 归纳法 | 第19页 |
1.5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9-20页 |
1.5.1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9页 |
1.5.2 研究的不足 | 第19-20页 |
2 文献综述及基础理论回顾 | 第20-27页 |
2.1 文献综述 | 第20-24页 |
2.1.1 居家养老模式的内容与定义 | 第20-21页 |
2.1.2 国外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及现状 | 第21-22页 |
2.1.3 国内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发展及现状 | 第22-24页 |
2.2 基础理论回顾 | 第24-27页 |
2.2.1 生产方式论 | 第24页 |
2.2.2 经济交换论 | 第24-25页 |
2.2.3 反馈论 | 第25页 |
2.2.4 依赖论 | 第25-27页 |
3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| 第27-31页 |
3.1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及特点 | 第27-28页 |
3.2 家庭养老的成本与收益 | 第28-30页 |
3.2.1 利益一致性与交易成本优势 | 第28-29页 |
3.2.2 主动养老收益更高 | 第29页 |
3.2.3 减少资金漏出 | 第29-30页 |
3.3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遇到的问难 | 第30-31页 |
4 机构养老和城市居家养老模式 | 第31-35页 |
4.1 机构养老 | 第31-33页 |
4.2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 | 第33-35页 |
5 现代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 | 第35-40页 |
5.1 新模式的治理基础 | 第36页 |
5.2 新模式的特征及保障措施 | 第36-40页 |
5.2.1 新模式的特征 | 第36页 |
5.2.2 新模式的原则 | 第36-37页 |
5.2.3 新模式的保障措施 | 第37-40页 |
6 新模式可行性的经济学分析 | 第40-47页 |
6.1 效应分析——社区效应和社会效应 | 第40-41页 |
6.2 成本—收益分析 | 第41-42页 |
6.3 养老中的劳动力价值理论 | 第42-43页 |
6.4 子女和政府间的博弈 | 第43-45页 |
6.5 公共产品的供求理论 | 第45-47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47-48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47页 |
7.2 研究局限 | 第47页 |
7.3 研究展望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后记 | 第52-5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