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与储层特征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3页 |
·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0-20页 |
·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0-14页 |
·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 | 第14-15页 |
·目前该领域主要研究方法、手段及评价 | 第15-20页 |
·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0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·研究方法思路 | 第20-21页 |
·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| 第21页 |
·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特征 | 第23-60页 |
·区域地质背景及演化 | 第23-25页 |
·奥陶系及其风化壳的形成与划分对比 | 第25-31页 |
·奥陶系及其风化壳的形成 | 第25-26页 |
·奥陶纪地层特征及划分对比 | 第26-29页 |
·奥陶系风化壳及其划分对比 | 第29-31页 |
·本溪组一太原组划分 | 第31-32页 |
·地震反射层位标定 | 第32-42页 |
·目的层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 | 第32-40页 |
·地震反射层位标定结果 | 第40-42页 |
·地层空间展布特征 | 第42-49页 |
·本溪一太原组地层特征及展布 | 第42-43页 |
·奥陶系风化壳分层特征及厚度展布 | 第43-49页 |
·奥陶系风化壳构造特征 | 第49-60页 |
·风化壳顶面构造发育特点 | 第49页 |
2,6.2 马五2顶面构造发育特点 | 第49-50页 |
·本溪一太原组顶面构造发育特点 | 第50-60页 |
第三章 沉积特征分析 | 第60-78页 |
·潮坪环境沉积特征 | 第60-63页 |
·潮上沉积环境 | 第61-62页 |
·潮间沉积环境 | 第62页 |
·潮下沉积环境 | 第62-63页 |
·潮坪微相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储集潜力 | 第63-69页 |
·微一粉晶云岩 | 第63-67页 |
·泥质云岩 | 第67页 |
·膏质云岩和含膏云岩 | 第67-68页 |
·微晶灰岩 | 第68-69页 |
·奥陶系风化壳层段沉积相带展布 | 第69-75页 |
·马五4期 | 第69-70页 |
·马五3期 | 第70页 |
·马五2期 | 第70页 |
·马五1期 | 第70-71页 |
·马六期 | 第71-75页 |
·本溪组—太原组沉积特征 | 第75-78页 |
·本溪组沉积特征 | 第75页 |
·太原组沉积特征 | 第75-78页 |
第四章 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特征 | 第78-113页 |
·古地貌发育的地质背景及研究思路 | 第78-83页 |
·古地貌发育的地质背景 | 第78-79页 |
·古地貌研究思路 | 第79-83页 |
·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 | 第83-98页 |
·古地貌单元的划分依据 | 第83-84页 |
·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单元的划分及特征 | 第84-98页 |
·地震古地貌解释与划分结果 | 第98-113页 |
·风化壳古地貌的地震特征 | 第98-103页 |
·地震古地貌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 | 第103-113页 |
第五章 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储集特征 | 第113-157页 |
·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特征 | 第113-121页 |
·岩溶水动力分带特征 | 第114-116页 |
·岩溶水动力分带的几个特点 | 第116-117页 |
·岩石学分带及其演化 | 第117-119页 |
·加里东期风化壳岩溶分带的演化 | 第119-120页 |
·岩溶水动力分带与油气的关系 | 第120-121页 |
·风化壳层岩石学特征 | 第121-137页 |
·风化壳岩石类型总体分布 | 第121页 |
·风化壳岩石分类特征 | 第121-133页 |
·风化壳溶积岩类型及其储集潜力 | 第133-137页 |
·溶蚀孔、洞、缝发育特征 | 第137-142页 |
·岩心的孔洞缝发育特征 | 第137-138页 |
·微观孔洞缝发育特征 | 第138-142页 |
·成岩后生作用及孔隙演化 | 第142-147页 |
·成岩后生作用 | 第142-145页 |
·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 | 第145-147页 |
·风化壳储物性特征 | 第147-155页 |
·总体孔渗发育特征 | 第147-148页 |
·风化壳各层段孔渗分布特征 | 第148-154页 |
·风化壳各层段孔渗关系特征 | 第154-155页 |
·风化壳储层类型及总体评价 | 第155-157页 |
第六章 风化壳岩溶储层评价与预测 | 第157-192页 |
·风化壳地层残存状况与古地貌 | 第157-159页 |
·风化壳岩溶储层岩性分布与古地貌 | 第159-168页 |
·岩溶层位的岩类组合特征 | 第159-162页 |
·岩溶储层岩性的层位分布特征 | 第162-164页 |
·岩溶储层岩性与古地貌 | 第164-168页 |
·岩溶储层物性与古地貌 | 第168-180页 |
·岩溶储层总体物性与古地貌 | 第168-169页 |
·岩溶储层分层物性与古地貌 | 第169-172页 |
·岩溶储层物性空间分布特征 | 第172-180页 |
·风化壳岩溶储层控制因素 | 第180-182页 |
·岩溶储层有利区带地质评价预测 | 第182-184页 |
·岩溶储层有利区带地震评价预测 | 第184-192页 |
·岩溶储层定性的地震评价及预测 | 第184-188页 |
·岩溶储层定量的地震评价及预测 | 第188-192页 |
结论与认识 | 第192-1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5-20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202-203页 |
致谢 | 第203-20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204-205页 |
图版Ⅰ | 第205-219页 |
图版Ⅱ | 第219-220页 |
图版Ⅲ | 第2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