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深水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来源、目的及意义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8-12页 |
1.2.1 深水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| 第8-11页 |
1.2.2 工区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1.2.3 存在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1.3.1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 完成工作量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地质背景 | 第16-21页 |
2.1 构造单元 | 第16-17页 |
2.2 构造演化史 | 第17-18页 |
2.3 地层发育情况 | 第18-21页 |
第3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 | 第21-44页 |
3.1 层序界面特征 | 第21-33页 |
3.1.1 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| 第21-24页 |
3.1.2 沙三中层序边界识别 | 第24-28页 |
3.1.3 体系域识别划分 | 第28-33页 |
3.2 层序格架及模式 | 第33-42页 |
3.2.1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| 第33页 |
3.2.2 体系域发育特点 | 第33-36页 |
3.2.3 滨线轨迹变化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2.4 层序地层发育模式 | 第41-42页 |
3.3 层序演化过程分析 | 第42-44页 |
第4章 重力流沉积特征与储层预测 | 第44-60页 |
4.1 深水沉积类型及特征 | 第44-48页 |
4.1.1 深水沉积体系分布 | 第44页 |
4.1.2 重力流类型及规模 | 第44-48页 |
4.2 重力流沉积模式 | 第48-50页 |
4.3 地震沉积学方法 | 第50-52页 |
4.3.1 地震沉积学理论基础 | 第50页 |
4.3.2 相位调整 | 第50-51页 |
4.3.3 地层切片 | 第51-52页 |
4.4 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 | 第52-60页 |
4.4.1 相位调整与薄砂岩标定 | 第52页 |
4.4.2 四级层序约束地层切片 | 第52页 |
4.4.3 重力流储层预测实例 | 第52-60页 |
第5章 岩性圈闭预测 | 第60-67页 |
5.1 油气成藏时间与期次 | 第60-61页 |
5.2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2.1 有利相带控制优质储层 | 第61页 |
5.2.2 油源断层控制油气运移 | 第61-62页 |
5.3 岩性圈闭预测 | 第62-67页 |
5.3.1 圈闭预测原则 | 第62-63页 |
5.3.2 预测实例 | 第63-67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