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水头泄水建筑物消能措施数值模拟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的依据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1-12页 |
| ·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及内容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紊流数值模拟理论及FLUENT 软件应用 | 第18-31页 |
| ·紊流模型与控制方程 | 第18-22页 |
| ·紊流数学模型的选取 | 第18-21页 |
| ·基本控制方程的建立 | 第21-22页 |
| ·数值计算方法 | 第22-25页 |
| ·常用的离散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·方程的离散 | 第23-24页 |
| ·压力—速度耦合关系的处理 | 第24-25页 |
| ·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 | 第25页 |
| ·边界条件处理 | 第25-27页 |
| ·进口边界条件 | 第26页 |
| ·出口边界条件 | 第26页 |
| ·固壁边界条件 | 第26-27页 |
| ·自由水面的处理 | 第27-28页 |
| ·FLUENT 软件简介 | 第28-30页 |
| ·FLUENT 软件可以求解的问题 | 第28-29页 |
| ·用FLUENT 程序求解问题的步骤 | 第29页 |
| ·FLUENT 软件求解方法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| ·FLUENT 软件求解带有自由表面的流动问题 | 第3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三章 横丹水电站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| 第31-49页 |
| ·横丹水电站概况 | 第31-32页 |
| ·模型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| 第32-33页 |
| ·试验目的 | 第32页 |
| ·试验内容 | 第32-33页 |
| ·模型试验基本资料 | 第33-34页 |
| ·设计洪水标准和库区特征水位 | 第33页 |
| ·泥沙及级配资料 | 第33-34页 |
| ·河床覆盖层特性及抗冲流速 | 第34页 |
| ·模型设计制作 | 第34-37页 |
| ·模型设计 | 第34-35页 |
| ·模型制作 | 第35-37页 |
| ·模型试验设备及工具 | 第37页 |
| ·横丹水电站泄洪闸坝段泄流数值模拟 | 第37-40页 |
| ·数学模型和数值方法 | 第37-39页 |
| ·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| 第39页 |
| ·边界条件 | 第39-40页 |
| ·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| 第40-48页 |
| ·泄流能力 | 第40页 |
| ·水面流态 | 第40-41页 |
| ·水面线 | 第41-44页 |
| ·压力场 | 第44-45页 |
| ·流速场 | 第45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四章 低水头泄水建筑物辅助消能工水力特性比较 | 第49-71页 |
| ·体型设计与网格划分 | 第49-51页 |
| ·体型设计 | 第49-51页 |
| ·计算区域网格划分 | 第51页 |
| ·算法及边界条件 | 第51-52页 |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2-70页 |
| ·泄流能力对比 | 第52-53页 |
| ·水面流态对比 | 第53-55页 |
| ·水面线对比 | 第55-58页 |
| ·压力场对比 | 第58-59页 |
| ·速度场对比 | 第59-65页 |
| ·掺气浓度对比 | 第65-68页 |
| ·消能率对比 | 第68-7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2页 |
| ·结论 | 第71页 |
| ·建议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| 致谢 | 第74-7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