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5页 |
1.2 国内外烟气脱硫的主要技术 | 第15-19页 |
1.2.1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 | 第15页 |
1.2.2 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分类 | 第15-17页 |
1.2.3 脱硫剂及其选用 | 第17-19页 |
1.3 脱硫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9-24页 |
1.3.1 传统脱硫剂用于烟气脱硫 | 第19-20页 |
1.3.2 传统脱硫剂经调质用于烟气脱硫 | 第20-21页 |
1.3.3 工业废渣作为脱硫剂用于烟气脱硫 | 第21-23页 |
1.3.4 复合型工业废渣作为脱硫剂用于烟气脱硫 | 第23页 |
1.3.5 脱硫剂的研究趋势展望 | 第23-24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目的、内容及意义 | 第24-27页 |
1.4.1 论文的选题 | 第24页 |
1.4.2 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1.4.3 课题的研究意义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复合脱硫剂烟气脱硫理论基础 | 第27-37页 |
2.1 烟气脱硫化学基础 | 第27-28页 |
2.1.1 二氧化硫的基本性质 | 第27-28页 |
2.1.2 脱硫过程的化学基础 | 第28页 |
2.2 脱硫反应机理 | 第28-32页 |
2.2.1 钙法湿式脱硫反应机理 | 第28-29页 |
2.2.2 钠法脱硫反应机理 | 第29-32页 |
2.3 脱硫反应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 | 第32-35页 |
2.3.1 气体扩散 | 第32-33页 |
2.3.2 气体吸收原理 | 第33-3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铁渣作为脱硫剂添加剂的可行性研究 | 第37-45页 |
3.1 铁渣的利用现状 | 第37页 |
3.2 实验用铁渣原料成分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2.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(XRF) | 第37-38页 |
3.2.2 实验用铁渣原料的成分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3 实验用样品比表面积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3.1 比表面积测量仪(BET) | 第39-40页 |
3.3.2 比表面积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4.1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41页 |
3.4.2 Na_2CO_3/铁渣复合固硫剂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复合固硫剂脱硫实验的研究 | 第45-65页 |
4.1 实验材料及实验装置 | 第45-46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45页 |
4.1.2 实验装置 | 第45-46页 |
4.2 实验方案 | 第46-50页 |
4.2.1 正交实验 | 第46-47页 |
4.2.2 脱硫实验正交实验设计 | 第47-49页 |
4.2.3 火焰光度计 | 第49-50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0-63页 |
4.3.1 正交实验结果 | 第50-51页 |
4.3.2 正交实验极差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.3 交实验方差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3.4 混合比例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4.3.5 硫容实验 | 第55-60页 |
4.3.6 复合脱硫剂反应机理探究 | 第60-6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9页 |
5.1 论文总结 | 第65-66页 |
5.2 展望与建议 | 第66-69页 |
5.2.1 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| 第66页 |
5.2.2 对脱硫剂研究的展望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附录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