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

协同理论视角下地级市园林城市建设研究--以呼和浩特市为例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导论第13-26页
    (一)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选题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(二) 文献综述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国外文献综述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国内文献综述第19-22页
    (三) 研究方法、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 研究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 创新之处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 不足之处第23-24页
    (四) 总体逻辑与思路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 总体逻辑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 研究思路第25-26页
一、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6-33页
    (一) 园林城市及其建设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园林城市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园林城市建设第26-28页
    (二) 协同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 协同理论内涵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协同理论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(三) 协同理论对园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府主体在园林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其他主体在园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 园林城市建设中政府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关系第31-33页
二、呼和浩特市园林城市建设发展与现状第33-39页
    (一) 呼和浩特市园林城市建设发展概况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 呼和浩特市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 呼和浩特市园林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第33-35页
    (二) “十三五”时期园林城市建设的新要求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坚持创新发展,促进发展更加环保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坚持协调发展,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 坚持绿色发展,努力实现生态美好第35-36页
    (三) 呼和浩特市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 呼和浩特市园林城市建设水平不高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分布不均匀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 呼和浩特市植物品种较为单一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 呼和浩特市绿地建设不规范第38-39页
三、协同理论视角下呼和浩特市园林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剖析第39-43页
    (一) 各方主体协同意识不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府未能充分调动各方主体参与性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其他主体对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第40页
    (二) 政府间协同机制不畅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府间各部门横向协同不力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 中央到地方各层级间纵向联动不到位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 各协同主体缺乏有效制度保证第41页
    (三) 政府与其他主体间协同不到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府缺乏与科研机构的有效协作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政府未能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与交流第42页
    (四) 资金投入不足,人员队伍不完善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 政府投入不足,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缺乏专业人才,缺少专职人员第42-43页
四、国内外园林城市建设经验借鉴第43-47页
    (一) 新加坡国际花园城市建设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坚持理念为先,建设“花园城市”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 依托天然优势,注重规划建设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 保护历史文化,展示“花园”风采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 形成绿化常态,达成全民共识第44页
    (二) 西安市园林城市建设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 推进整体建设,强化绿化规划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加大绿化投入,探索新颖模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 降低养护成本,巩固绿化成果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 健全法规体系,完善监督机制第45页
    (三) 国内外园林城市建设经验启示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做到规划先行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强化组织保证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 确保资金落实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 鼓励社会参与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 彰显自身特色第46-47页
五、协同理论视角下呼和浩特市推进园林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第47-58页
    (一) 弘扬生态理念,强化协同意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弘扬绿色发展理念,提高公众认知度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 加大宣传教育,促进各方积极参与第47-48页
    (二) 完善各方协同机制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完善政府内部协同机制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完善政府与其他主体间协同机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 完善制度协同机制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 强化协同监管机制第52-53页
    (三) 增强资金和人力的协同效应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增加政府投入,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完善人员队伍建设,强化人员联动机制第55-56页
    (四) 更加注重科技引领作用,推进协同创新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加强绿化科技,促进成果推广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彰显自身特色,着眼本土创新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 整合信息资源,创新工作方式第57-58页
结语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地源热泵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
下一篇:多层钢框架结构伸缩缝的设置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