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煤炭气化工业论文--气化工艺论文

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开发--干熄焦造气工艺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8页
   ·前言第11页
   ·干熄焦技术第11-20页
     ·国外干熄焦技术发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国内干熄焦技术发展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干熄焦基本原理第16页
     ·干熄焦工艺流程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干熄焦炉的基本结构第18-20页
   ·合成气制备技术第20-25页
     ·合成气制备的原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合成气制备工艺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合成气的利用第24-25页
   ·计算机模拟在过程开发中的作用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过程开发第25页
     ·计算机模拟在过程开发中的作用第25-26页
   ·小结第26-28页
第二章 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技术热力学模型开发第28-36页
   ·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技术及其热力学特点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技术基本原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技术热力学特点第29-30页
   ·热力学模型开发第30-32页
     ·模型开发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物性方法选择第31-32页
   ·热力学模型验证第32-35页
     ·焦炭物性比较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模型预测值与工业数据比较第33-35页
   ·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 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技术热力学分析第36-69页
   ·有效能效率计算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·影响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工艺参数第37-39页
   ·初始工艺条件的选定第39-40页
   ·工艺条件分析第40-67页
     ·空气预热第40-52页
     ·氧气预热第52-64页
     ·预热方式对比第64-67页
   ·讨论与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·小结第68-69页
第四章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技术经济技术评价第69-78页
   ·装置介绍第69-72页
     ·干熄焦制气多联产一体化装置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宝钢干熄焦装置第71-72页
   ·技术评价第72-76页
     ·技术评价方法第72页
     ·节能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·CO_2减排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·产气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·经济效益第76-77页
   ·小结第77-78页
结论第78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4页
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84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泡沫的制备及其在重油悬浮床加氢催化剂分散上的应用
下一篇:油溶性催化剂和助剂在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中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