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--城市经济管理论文

赣州市中心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建结构优化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1.5 本文的创新点第15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15-16页
第二章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现状第16-24页
    2.1 保障性安居工程结构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-17页
    2.2 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赣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2.3 熵权原理及其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建结构决策中应用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信息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熵权的基本原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熵权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建结构决策中应用第22-2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三章 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建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第24-32页
    3.1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第24-25页
    3.2 指标体系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建设成本指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未受益率指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供应力度指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福利效益指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7-28页
    3.3 指标熵权系数的计算第28-30页
    3.4 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建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第30-3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四章 赣州市中心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建结构优化实证分析第32-56页
    4.1 背景介绍第32-36页
    4.2 指标的计算第36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本指标的计算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保障性安居工程未受益率指标的估算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应力度指标的计算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保障性安居工程福利效益指标的估算第40-46页
    4.3 指标熵权的计算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计算各指标的熵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计算各指标的熵权系数第49-50页
    4.4 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建结构优化模型的运用及结果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优化模型的运用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结果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4.5 完善赣州市中心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建结构的建议第53-5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五章 结论第56-58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附录第60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4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财政支持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--以重庆为例
下一篇: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生产物流效益提升研究--以GL生产物流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