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棉论文

Bt棉对AM真菌功能基因表达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前言第9-20页
    1.1 丛枝菌根与植物共生关系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丛枝菌根简介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AM真菌与植物共生关系的建立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共生体营养转运的分子机制第11-14页
    1.2 Bt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Bt蛋白及其作用机理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Bt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第15-19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20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0-27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供试菌种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供试植物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供试基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主要仪器第21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设计与植物生长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棉花种子消毒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菌根侵染率测定与分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丛枝面积测量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功能基因表达检测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脲酶活性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生物量及全磷全氮含量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数据分析第26-27页
3 结果与分析第27-57页
    3.1 转Bt基因棉对AM真菌共生结构的影响第2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Bt棉与常规棉菌根侵染率比较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Bt棉与常规棉根段侵染强度比较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Bt棉与常规棉根段丛枝丰度比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Bt棉与常规棉侵染根段中丛枝面积比较第2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讨论第40-42页
    3.2 转Bt基因棉对AM真菌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转Bt基因棉对GintPT表达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转Bt基因棉对GintMST2表达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转Bt基因棉对GintALP表达的影响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讨论第44-47页
    3.3 转Bt基因棉对共生体酶活性的影响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Bt棉与常规棉根段碱性磷酸酶活性比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Bt棉与常规棉根段酸性磷酸酶活性比较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Bt棉与常规棉根段脲酶活性比较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讨论第49-51页
    3.4 转Bt基因棉对AM真菌共生效应的影响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Bt棉与常规棉生物量比较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Bt棉与常规棉磷含量比较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Bt棉与常规棉氮含量比较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讨论第54页
    3.5 总结与展望第54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72页
致谢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施用多效唑对直播杂交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
下一篇:初始淹灌时间对旱直播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