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妇产科学论文--产科学论文

补肾育胎方联合西药治疗体外受精—胚胎移植术后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引言第10-11页
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方法第11-17页
    1.1 病例的选择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病例来源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诊断标准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1 西医诊断标准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2 中医诊断标准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纳入标准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排除标准第12页
    1.2 分组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治疗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观察组(中西医结合治疗组)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对照组(西医治疗组)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般支持疗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4 观察项目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观察指标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疗效评定第16页
    1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数据统计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数据分析第17页
    1.6 不良事件第17页
    1.7 随访第17页
第二部分 临床结果与分析第17-26页
    2.1 一般资料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两组的年龄比较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两组的初诊孕龄分布比较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两组患者既往IVF-ET术后流产次数比较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两组患者阴道流血情况比较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两组患者初诊时中医症状分级情况比较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ROG、β-HCG情况比较第19-20页
    2.2 治疗结果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两组间临床综合疗效的比较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两组患者治疗1周、2 周、3 周后血清PROG、β-HCG值的比较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主要症状、体征变化比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安全性观察第24-25页
    2.3 不良反应第25页
    2.4 随访情况第25页
    2.5 两组患者活产率比较第25-26页
第三部分 讨论第26-45页
    3.1 祖国医学对早期先兆流产的认识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对治疗的认识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现代医学对IVF-ET术后早期先兆流产的认识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对病因的认识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对治疗的认识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具体理论认识及疗法的确立第33-36页
    3.4 补肾育胎方治疗脾肾两虚型IVF-ET术后早期先兆流产的方药分析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补肾育胎方组方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补肾育胎方中药现代药理研究第38-40页
    3.5 临床资料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血清β-HCG、PROG水平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6 补肾育胎方结合西药黄体酮治疗脾肾两虚型IVF-ET术后早期先兆流产的优势第42页
    3.7 先兆流产的防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7.1 预培其损,未孕先防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7.2 既孕防病,已病早治第42-43页
    3.8 本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思路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8.1 本研究存在问题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8.2 今后研究思路第43-45页
结论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2页
附录第52-53页
缩略词表第53-54页
综述 中医药治疗体外受精—胚胎移植妊娠后先兆流产近况第54-6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0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双胎妊娠258例临床分析
下一篇:补肾健脾法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伴肥胖型PCOS的临床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