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绪论 | 第11-20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13页 |
三、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(一)关于“群众路线”的内涵研究 | 第13-15页 |
(二)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义研究 | 第15-16页 |
(三)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研究 | 第16-17页 |
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7-18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五、研究的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(一)研究重点 | 第18页 |
(二)研究难点 | 第18-19页 |
(三)研究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第一章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理论 | 第20-34页 |
一、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理论渊源 | 第20-25页 |
(一)马克思、恩格斯的群众观 | 第20-21页 |
(二)列宁的群众观 | 第21-23页 |
(三)“党的群众路线”与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” | 第23-25页 |
二、党的群众路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回溯 | 第25-34页 |
(一)群众路线思想的初步形成 | 第25-26页 |
(二)群众路线思想的成熟 | 第26-28页 |
(三)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路线的曲折发展 | 第28-29页 |
(四)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与演进 | 第29-34页 |
第二章 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| 第34-41页 |
一、群众工作的主体状况发生变化 | 第34-36页 |
(一)部分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能力不足 | 第34-35页 |
(二)部分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意愿降低 | 第35-36页 |
二、群众工作的环境更加严峻多变 | 第36-38页 |
(一)国际环境发生的变化 | 第36-37页 |
(二)国内环境发生的变化 | 第37-38页 |
三、社会阶层的新分化 | 第38-41页 |
(一)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 | 第38-39页 |
(二)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挑战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意义 | 第41-47页 |
一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| 第41-44页 |
(一)适应新世情国情党情的客观需要 | 第41-42页 |
(二)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| 第42-43页 |
(三)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经之路 | 第43-44页 |
二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| 第44-47页 |
(一)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,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| 第44-45页 |
(二)密切党群干群关系,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| 第45-46页 |
(三)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奠定坚实基础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 | 第47-61页 |
一、党的建设要抓住作风建设这个关键 | 第47-50页 |
(一)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 | 第47-48页 |
(二)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| 第48-49页 |
(三)必须严格党内政治生活 | 第49-50页 |
二、党的建设要抓住坚定信念和世界观、人生观这个总开关 | 第50-53页 |
(一)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| 第50页 |
(二)要坚持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 | 第50-51页 |
(三)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利益观、政绩观 | 第51-53页 |
三、党的建设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| 第53-56页 |
(一)坚持求真务实,解决形式主义问题 | 第53-54页 |
(二)坚持执政为民,解决官僚主义问题 | 第54-55页 |
(三)坚持艰苦奋斗,解决享乐主义问题 | 第55-56页 |
(四)坚持勤俭节约,解决奢靡之风问题 | 第56页 |
四、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长远之举 | 第56-61页 |
(一)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| 第57-58页 |
(二)提高党员干部对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的认识 | 第58-59页 |
(三)不断完善创新基层党员干部制度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