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 | 第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关于耿建翌 | 第5页 |
一.《第二状态》的创作由来 | 第6-12页 |
1.1 耿建翌的创作构思 | 第6-7页 |
1.2 关于画中的模特 | 第7-9页 |
1.3 作品的创作过程 | 第9-10页 |
1.4 作品的初次展览 | 第10-12页 |
二.《第二状态》的视觉和文化分析 | 第12-16页 |
2.1 画面构图分析 | 第12-13页 |
2.2 色彩运用分析 | 第13-14页 |
2.3 人物表情设计分析 | 第14页 |
2.4 作为文化符号的分析 | 第14-16页 |
三.《第二状态》的社会影响与学术评价 | 第16-27页 |
3.1 参加相关展览活动 | 第16-17页 |
3.2 被媒体发表以及图书出版 | 第17-21页 |
3.3 有关学术评论 | 第21-24页 |
3.4 艺术市场以及社会传播的影响 | 第24-27页 |
四.《第二状态》中国当代肖像画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4.1 与肖像画《父亲》的比较 | 第27页 |
4.2 与岳敏君的“大笑” | 第27-29页 |
结论 | 第29-30页 |
致谢 | 第30页 |
后记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