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引言 | 第7-11页 |
(一) 选题缘由及研究的意义 | 第7-8页 |
(二) 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状况 | 第8-9页 |
(三) 拟解决的问题 | 第9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一、游牧文化概说 | 第11-13页 |
二、游牧文化的自然基础 | 第13-18页 |
(一) 独特的地理位置 | 第13-14页 |
(二) 多变的气候条件 | 第14-15页 |
(三) 复杂的土壤结构 | 第15-16页 |
(四) 多样的植被构成 | 第16-18页 |
三、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意蕴 | 第18-28页 |
(一) 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观 | 第18-21页 |
(二) 万物有灵的自然生态价值观 | 第21-23页 |
(三) 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 | 第23-25页 |
(四) 俭约实用的朴素生态主义消费观 | 第25-28页 |
四、风雨摇曳中的游牧文化 | 第28-33页 |
(一) 水资源的匮乏,干旱度加剧 | 第28-29页 |
(二) 草地生态系统失衡 | 第29-32页 |
(三) 生物多样性锐减 | 第32-33页 |
五、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恶化的深层原因分析 | 第33-35页 |
(一) 制度因素 | 第33-34页 |
(二) 文化因素 | 第34-35页 |
六、游牧文化与内蒙古草原生态平衡 | 第35-40页 |
(一) 游牧文化有效地维护的草原的生态平衡 | 第35-37页 |
(二) 今天,草原生态平衡的维护需要游牧文化的理性回归 | 第37-40页 |
1. 传统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意识的借鉴 | 第37页 |
2. 传统游牧文化中技术手段的改进 | 第37-38页 |
3. 传统游牧文化方式的取舍 | 第38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6页 |
后记 | 第46页 |